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在英语课上用J插英语课代表这个问题,抓住英语课代表的兔子在线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许俊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和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适时地为他们构建新的图式,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形式图式去理解文章的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形式图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pplicationofSchemaTheorytoCollegeEnglishReadingTeaching
XuJun
(HubeiWaterResourcesTechnicalCollege,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SchematheoryprovidesthetheoreticalbasisandpracticalguidanceforcollegeEnglishreadingteachingandresearch.Intheprocessofteaching,ateachershouldtryhisbesttoactivatehisstudents’existingschematicknowledge,createnewschematicknowledgeforthemandfosterthestudents’comprehensionofthereadingmaterialsbymeansofapplyingformalschema.
Keywords:SchemaTheory;CollegeEnglishReadingTeaching;FormalSchema
引言
目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阅读英语篇章时通常逐字逐句阅读,堆积词、句意思,很少考虑段落篇章的主题,显然是使用单一的“自下而上”(bottom-up)阅读模式,很少使用“自上而下”模式,在阅读中两种模式的交互作用很小。结果所表现出的首先就是阅读速度慢,不能准确把握语篇主题和段落主题及重要细节等。由此可见,英语阅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一些见解,以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和学*者有所帮助。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原本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兴盛于20世
纪70年代。但是图式(schema)最早是在1781年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Kant)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对于图式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1912年德国的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Wertheimer归纳出了一条重要的心理组织作用的基本规律,成为完全趋向(LawofDragnaza),即“只要条件允许的话,心理组织作用总是趋向于完善”,人们这种趋向完善的心理组织作用的物质基础,就是储存在人们大脑中的图式。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artlett)把图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并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之中,大大发展了图式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吸取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图式理论,他指出“图式是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Rumelhart,1977)。斯产科(Schank)和阿伯尔森(Abelson)把图式看为人们常遇到的情景的原型知识;埃森克(Eysenck)和科恩(Keane)则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来的一簇概念:图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表示或表征事件、情景、关系和物体等;卡瑞尔(Carrel)和爱斯特赫尔德(Eisterhold)把图式理论定义为“有关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Carrel&Eisterhold,1983)。Cook将图式定义为语篇过程所必需的思想表达。也就是说,图式是人脑中存在的整体以及有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即一种“知识结构块”,它由许多相似的事件或相似的信息构成,而一旦某种图式形成,交际信息的处理便倾向于通过该图式进行。虽然对“图式”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实质上指的是认知心理过程中的同一现象,即: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实际上,图式的实质就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它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反应具有多层次性,大的图式中含有诸多小的图式,它们相互联系。
根据图式理论,图式即认知结构是由空位(slots)和默认值(defaultvalues)两部分组成的。空位是图式有联系有层次的知识体,默认值是在正常情况下填充空位的事物、动作或事件。例如:学校图式包括人物、物体、动作等空位和与之相对应的默认值为校长、教师、学生、教学楼、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材、学费等。图式的作用是提供用于填充新信息的结构和指导填充过程的。
随着图式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Carrel把图式分为两类:内容图式(关于世界的背景知识)和形式图式(关于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Cook则把图式分为三种:世界图式、文本图式和语言图式。Fillmore针对语言理解提出了三种图式,即语篇图式、风格图式和内容图式。国内学者也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并对图式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刘明东教授强调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中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和文化图式等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对其用目的语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才能造就出上乘的译作[14]。贺玲认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于听者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15]。常宗林教授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在语言学*方面,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图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主要类型:综合图式、本土语言图式、英语语言图式、本土文化图式和英国文化图式[16]。尽管国内外学者的分类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大量的认识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英语学*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法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bottom-up)的被
动解码过程,即:要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最小的文字单位起始(音素、词素、词语),然后到句子,再到篇章,只是逐字逐句弄明白文字,才能理解篇章内容。随着阅读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学者们发现“自下而上”模式不能解释两种现象:一种是有些学生在阅读没有生词和难句的文章时,不能理解或错误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另一种是有些文章虽然有生词,句子结构复杂,但却很容易理解。显然,我们有理由认为,严格的“自下而上”模式不能全面地解释我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2}。这种模式最明显的缺陷是夸大了文本信息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处理信息时可利用已具备的图式帮助理解的主动作用,没有把读者看作是信息的积极处理者。而阅读图式理论则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与读物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即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读物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输入的新信息都要受到读者脑中图式的检验,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必须符合图式或者修正图式以符合新信息,否则文章的信息就可能被误解。鲁梅尔哈特Rumelhart(1980)对读者为什么不能理解读物,提出有三种可能性:(1)读者未具备适当图式。在此情况下,读者根本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2)读者或许具备适当的图式,只是读物的作者未能提供充分的线索使读者的图式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仍然不能读懂文章。(3)读者对文章会予以始终如一的解释,但未真正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可见,阅读理解不仅取决于文字本身的含义,还在于在阅读过程中所启动的思维图式。学生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理解文章最表面的东西和文字本身的含义,或者是将对文章的理解建立在母语的环境下,而对文章所运载的文化意义、深刻内涵知之甚少,最终导致阅读的有效性降低。
实际上,阅读过程不仅包括“自下而上”(bottom-up)的语言理解过程,还包括“自上而下”(top-down)的认识过程。“自上而下”的认识过程是利用读者先前已有的知识、预想、经验、事物、摹本和构思图式来理解。从高层次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开始,通过对客观世界的预测、筛选和吸收来解释输入的信息(Greene&Hicks1984)。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种信息处理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同时进行,互相弥补。阅读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还需要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提取这些知识的阅读技能。
按照阅读图式理论的观点,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涉及的主题熟悉的程度,而形式图式指的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三种图式中,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没有掌握相应的语言图式,读者就没有识别文章的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也不能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来调用相应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当然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了。如果我们只是对文章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明白,但没有掌握相应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也会出现对文章不理解的现象。形式图式的掌握有利于我们按不同文章的体裁和结构去理解文章和记忆文章的内容。总之,我们如果能正确地运用阅读图式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结构的特点来解读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中的图式,能使他们更有效地预测信息,识别细节信息和主题信息,更清晰地记忆各种信息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观点,从而有效地理解文章传递的信息。
三、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学生只会被
动地吸收信息,因此他们认为英语阅读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应该在阅读前采用讨论和提问等方法来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内容图式。比如:在学*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Tsunamis:KillerWaves”时,教师首先针对课文提出几个具有概括性的问题:(1)Whatdoyouthinknatureistous?Why?(2)Whataretsunamisgeneratedby?(3)Arealltheseawater’smovementsdangeroustohumanbeings?(4)Whatcanwedotodecreasethedamagecausedbytsunamis?从而激活学生大脑中与海啸有关的内容图式。接下来可以就Tsunamis:KillerWaves这个论题进行分组讨论。由于问题和论题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觉得非常熟悉,所以,在发言时,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看法,讨论气氛活跃。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头脑中与海啸有关的内容图式被激活,并与输入的新信息产生了呼应,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在阅读英语篇章时,学生往往出现无“图式”可启动的情况,不是因为语言障碍,而是他们大脑里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究其原因,图式具有文化特异性,它属于一定的文化范畴。对于第二语言学*者来说,由于一种图式存在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是空缺的,学生若不具备这种背景知识,就必然造成阅读理解上的困难。此时,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以求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例如:在学*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Hip-Hop”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Doyouknowhowmanykindsofmusicinourworld?引导他们说出许多种类的音乐名称,如:jazz,rock,symphony,popmusic,rap,punk,ambientmusic,dancingmusic,classicalmusic,hip-hop等;然后按顺序回忆不同时期的音乐:20世纪初是布鲁斯,进而是爵士乐,接着是摇滚乐,80年代是重金属乐,而现在我们进入了嘻哈乐时代;接着教师就直接介绍嘻哈乐的起源来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以便能流畅地阅读课文。如果学生大脑中缺乏与课文内容相应的背景知识,那么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方面的障碍,就体会不出文章反映作者的文化意识,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应尽可能地介绍一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以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预测、联想,便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加快阅读速度,最有效地提高理解率。
3.帮助学生建立形式图式
在阅读完文章“CoffeeandTea”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文章内容的方法来绘制语义图,必须按照文体结构的先后顺序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提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诱导作用。例如: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各段落中的主题句是什么?请学生口头回答,并把所说的重要信息分别板书在一个椭圆形和四个圆形图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句展开论述或交谈,把能够准确表达具体事件的词语填入语义图中的长方框里,训练学生的认知技能,促使他们学*文体结构的组篇方式,有利于学生建立形式图式。如图所示:
通过绘制语义图,能使学生有规可循,易于理顺文章思路,辨认各种信息的不同来源,弄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主题形成概念,熟练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以及*得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层次推进的连接词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细节信息详尽精确,布局层次感强的写作技能。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活动,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在大脑中建立这种形式图式,如果在今后的阅读中遇到类似的体裁时,他们大脑中所储存的该图式就很容易被激活,这样就有助于加快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以及对信息的组织和记忆,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四、结语
阅读是读者与篇章之间的互动活动。由于很多因素包括,文化和语言等的制约,使得英语阅读理解具有特殊性。英语学*者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中就应该有目的、有导向的遵循图式理论所给的线索和启示,根据自己的经历并在已有的图式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学*和练*。
参考文献:
[1]Gough,P.B.“OneSecondofReading”[C]//H.Singer,R.B.Ruddell(Eds.),TheoreticalModelsandProcessesofReading(ThirdEdition).Newark,Delaware:InternationalReadingAssociation,1972:661-686.
[2]CarrollD.W.PsychologyofLanguage(ThirdEdi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53,183,176-177.
[3]GoodmanK.S.Reading: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J].JournaloftheReadingSpecialist,1976,6(1):126-135.
[4]Carrel,P.L.SchemataTheoryandESLReadingPedagogy[J].TESOLQuarterly.1983(12).
[5]Widdowson,H.G.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6]Ur.P.TeachingListeningComprehens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7]Bartlett,F.C.Remembering:AStudyinExperimentalandSocial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32
[8]Rumelhart,D.E.UnderstandingandSummarizingBriefStories.InD.LaBerge&S.J.Samuels(eds.)BasicProcessesinReading:PreceptionandComprehension.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77.
[9]Schank,R.&M.BursteinArtificialintelligence:modelingmemoryforlanguageunderstanding[A].InvanDijk(ed.)HandbookofDiscourseAnalysis(vol.I)[C].NewYork:AcademicPress,1985.
[10]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2(5).
[11]高云峰.应用图式理论提高SBE阅读能力[J].外语界,2000(3).
[12]宋德生.图式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1,(2).
[13]卢红梅.图式知识理论在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课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1(5):55-58.
[14]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4):50-52.
[15]贺玲.英语听力理解的图式制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27-30.
[16]常宗林.图式及其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本论文发表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28期上,刊号:ISSN1673-9795。
关于在英语课上用J插英语课代表和抓住英语课代表的兔子在线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