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参茸大补膏,以及参茸大补膏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季节与进补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人的生理机能、新陈代谢也随之有所变异;同时补药品种很多,性能各不相同。因此,进补就应根据不同季节,选食补品。
春季进补
春季,冰消雪融,群蛰皆苏,草木萌芽,古人之为“春三月,此为发陈。”人体此时也正是舒畅发放之际,一般不说并无进补的必要。但是素体虚弱,需要改善体质,也可适当进服一些补药。
由于春季正是万物苏发季节,所以在进补是也就要考虑协助人体正气的生发,选用补益元气的滋补之品最为适宜。补益元气功效最好的当推人参,它性味甘平,功能健脾益肺、宁心安神。市售的红参(包括别直参、石柱参、红参须等)、生晒参(包括皮尾参、人参须等)均可选购服用。一般认为疲乏无力、略有畏寒、属于气阳不足的可服红参;疲乏无力、略有口渴属于气阴不足的可服生晒参。最简便的服法,每次3—5片,切碎(红参在切片前先在火上烘软),放在小瓷碗里,加水大半碗和糖少许,隔水蒸炖,每天1—2次。也可直接购买红参制成的“人参片”吞服,每次3—5片,每天2—3次。
除人参外,也可用***参(或太子参)15—30克、黄芪15—30克、红枣10—15只煎汤饮服,虽然功效不如人参,但也具有一定的补气作用。药店里的“参芪膏”(由***参、黄芪、白术、桂圆肉等制成,每次服10—15克,每天1—2次)、四君子丸(由***参、白术、等制成,每次服6—9克,每天服2—3次,用开水送服),也都有健脾补气作用,可以选购服用。
在食物方面,母鸡、精肉炖汤以及鸡蛋、喜蛋、红枣等都可作为一般调补食品;至于牛奶、桂圆肉偏于温热,适宜于气阳不足的情况;其他如蜂皇浆、胎盘也都是滋补良品,适量久服,具有补虚益羸的效能。
夏季进补
夏季,气候逐渐炎热,植物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古人称为”夏三月,此为蔷秀。”此时,人体并无贮藏养料的功能,因而一般不宜于滋腻补益或进食油腻过重的食物。相反,由于主要受到“暑热”的侵犯,易于消耗津液,所以在进补方面,选用“清补”之品,也就是选择那些既能补益又能清解暑热,或者功能生津止渴的药物或食物,方为适宜。
绿豆,夏季常服,既有清解暑热作用,又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B1、B2和烟酸等,实在是一味良好“清补”之品,可以煮粥或煨汤服食。此外,夏季也是瓜果盛产的季节。其中有许多瓜果,既是食品,也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列入“清补”之品,例如西瓜就是这样。西瓜,有清热消暑、生津解渴作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具有良好的滋养作用。
但是,夏季又是“暑湿当令”季节,如果脾虚的人又须选服具有健补脾胃、化除湿邪、性质平和、补而不腻的补益之品,常用的有赤豆、苡米仁等。它们既可作为食物,又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分别煮烂加糖服食,作为点心,是具有补益作用的;也可以将两者合在一起,每次各用1—2两,煮烂服食。由于它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所以不失为良好的滋养之品。
秋季进补
秋季,气候趋于凉爽,植物的果实已经成熟,可以收获了,古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说明在此季节人体的生理又逐渐趋于平常。因而一般可以不必进补,即使身体衰弱、需要服用补药,也最好选用“平补”之品。所谓“平补”,主要指“补而不竣”、“不燥不腻”。许多药物、食物都具有“平补”作用,可以在秋季进服。
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可以服食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这些物品,在中医学方面说都具有健补脾胃作用,并且都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以分别煮烂服食。
秋季又是“燥气当令”时期,如果久晴无雨,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候时,又应选服滋养润燥的补品,燕窝、银耳……可以说是这类中最为名贵的补品了。
燕窝,功能养阴润燥,兼有益气补中作用,古人说它“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一切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它含有多种蛋白质以及葡萄糖、钙、磷、钾、硫等成分,是润肺养阴佳品。一般须先用清水浸泡,拣去羽毛,杂质后用水炖服。
银耳,又称白木耳,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还有脂肪、蛋白质以及硫、磷、铁、镁、钙等成分。中医认为是一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之品,用水浸泡发胀后,煮烂加糖服食,具有良好的滋补之功。
此外,百合可说是一种价廉物美、秋季润补的良品。它具有养肺阴、润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是治疗肺阴不足、虚烦不安的一味要药,同时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对人体具有补养的作用。一般也是煮烂、加糖服食。
至于中成药里的“琼玉膏”,由于用生地、蜂蜜、茯苓、***参制成,也具有滋阴润肺作用,所以又称为“滋润琼玉膏”。“二冬膏”,由天门冬、麦门冬二药制成,功能滋养肺阴。以上这两种成药都是秋季用于燥症调补的佳品,可以每次服10—15克(约1羹匙),每天服2次,用开水送下。
冬季进补
冬季,气候严寒,越冬植物的根早已吸足营养,许多动物也已贮存了肥厚脂肪,所以古人说:“冬三月,此为封藏。”人们在此时,一般都食欲有所增加,以便能吸取更多的营养,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冬令进补,可以选用“滋补”之品,就是服用脂膏滋腻的药物或者脂多味厚的食物,特别是对于动物类的补品,中医认为是“血肉有情之品,”更是滋补力佳,尤当选服。由于虚弱情况不一,在进补时还须要区别对待,一般有下列几种:
素体阳虚,每到冬天格外怕冷,应该选服助阳的补品。补阳功效最好的药物,鹿茸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它具有峻补肾阳的作用,而且温而不燥,确是补阳佳品。可以购买鹿茸的“血片”或“粉片”(“血片”力强效佳),每次0.5—1克,隔水炖服。如果购买中成药“鹿茸片”(用鹿茸研粉制成片剂),每次3—5片,日服1—2次。此外,还可选服以鹿茸为主制成的各种成药,如“参茸片”、“参茸补膏”、“龟龄集”、“大菟丝子丸”等;以鹿角胶为主的“右归丸”、“人参鹿蓉丸”等;以全鹿为主的“全鹿丸”。
在冬季,还有许多食物也具有补助阳气、增加御寒作用,例如羊肉、狗肉、牛骨髓……等都是冬令补阳的上品,可以经常服食。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在冬季适当进补往往也能取得良好的后果。常用中成药有“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一般每服5—10克,每天服2—3次。
在食品方面,诸如海参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能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等病症;哈士蟆油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作用,可用治病后虚弱、肺肾阴虚之症;此外,前述的燕窝、银耳也可以选购服食。
若是血虚不足、经常头昏眼花的,在进补方面一般都选用补益气血之品。由于冬季人们最喜服用膏滋药,所以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膏滋药,如“健身长寿膏”、“补气养血膏”、“参杞补膏”、“十全大补膏”、“两仪膏”、“滋补膏”等都是功效较佳,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可以选购服用。此外,“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营丸”、“河车丸”、“滋补片”、“参杞冲剂”等也都具有补益气血作用,服用也很方便。
阿胶,又称驴皮胶,具有良好的补血滋阴功能,不仅可以配合其它补药制成膏滋药服用,也可单独黄酒浸泡后加入适当清水、砂糖(阳虚还可加胡桃肉,阴虚加黑芝麻),隔水炖溶,候冷以后,每天服1—2次,每次1羹匙,对血虚不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至于气虚不足,当然应该服人参,在冬季进补方面也不例外,其服用方法已见前述,可参酌服用。
其他的一般身体虚弱,炖食母鸡、精肉、蹄膀,适当服食蜂皇浆、牛奶、豆浆、鸡蛋以及红枣、桂圆等,在冬季也是适宜的。这里想再介绍一种简便的进补方法:可用猪脂油1斤,熬油去渣;再用黑枣1斤,洗净,放入猪油内煎熬10—20分钟,然后盛起候冷,每天早晨取油少许、黑枣5—8个放热粥内拌食。具有增进营养,补益脾胃的作用,方法简便、老少皆宜,不失为理想之补品。
几点注意事项
进服补药,可以滋补身体、增进健康,但是如果服食不当也会对身体有害,古人说:“误用致害,虽人参、甘草亦毒药之类也。”不可不知,因此在下面再补充说明几点注意事项。
(1)上面所介绍的进补药品或食品,主要是从各个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叙述的。但是中医治病还特别重视“辩证施治”,就是说要根据具体病症选用相适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进补也是如此。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考虑各个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在特殊情况下还应根据“辩证施治”原则来选用补药。例如夏天而有阳虚的,也可采用补阳的药物;秋天而气虚的,也可采用补气的药物,不必受气候的限制。当然,在服用时还必须密切注意气候的影响,不要用量过大。
(2)不论服用什么补药,服用量都必须适当,太少了效果不够明显,太多了有时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多服了鹿茸,可以造成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牙出血等;多服了人参,可以造成脘腹胀闷、不思饮食等,必须加以注意。
(3)不论什么季节,服食什么补品,凡是遇到感冒发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呕吐腹泻等病症时,都须要暂时停止进补,等到病情好转后再继续服食。
此外,服食人参时,还应该忌食萝卜,或同时不要再用萝卜子作为药物治病,以免影响人参的补气功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