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畅享游戏,快乐生活!
手机版
扫描查看手机站

天麻茎叶 天麻茎叶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3-11-15 07:04:58 编辑:

今天给各位分享天麻茎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麻茎叶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天麻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之一,经常被用来作为煲汤的佐料。现在?天麻已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药食同源名录。多年来,天麻作为老年人抵抗疾病、延缓衰老的常用保健品,越来越?受?关注。

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赤箭,列为上品。其名之由来,《新修本草》做了描述:“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赤色,远看如箭有羽。”至宋·《开宝本草》始有“天麻”之名,但该书只言天麻,不言赤箭。陈承《本草别说》揭开此谜,:“今翰林沈括最为博识,尝云:古方用天麻不用赤箭,用赤箭不用天麻,则天麻、赤箭本为一物明矣。”《临证指南医案》又名明天麻。此外还有鬼督邮、离母,龙皮,定风、赤箭脂,独摇芝、合离草、合离母,白龙皮,神草,石箭、都罗本,自动草等名称,但并不常用。

唐明皇的?赤箭

苏州评弹《唐宫惊变》中提到: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调服一盅赤箭粉,作为滋补上品,然后再临朝。在其登基不久,他的姑母太平公主,欲仿效祖母武则天,企图谋权篡位,命潜伏在李隆基身边的心腹宫女袁蓉蓉,在为其调食的赤箭粉中下毒,不料事泄,阴谋败露。事后唐明皇仍服他的益寿珍品赤箭粉。

赤箭究竟是何物?又何以能作为补益之珍品?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中早就指出:“赤箭,即今之天麻也。”

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赤箭,列为上品。其名之由来,《新修本草》做了描述:“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赤色,远看如箭有羽。”至宋朝的《开宝本草》始有“天麻”之名,但该书只言天麻,不言赤箭。

中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季茎枯时采挖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季发芽时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采挖后,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本品气微,味甘,久嚼有黏性。以色黄白、角质样、切面半透明者为佳。切薄片生用。

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

注意:临床有部分患者用天麻或含天麻制剂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致急性肾衰竭、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药疹、眩晕等。可能与患者的特异性过敏体质有关。

《神农本草经》:“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

天麻与补益

天麻是否具有补益作用,不宜只以很局限的实验结果来下定论,需要更广泛的药效学试验及临床研究加以考察、证实。然就天麻的应用来说,最应强调的是依病证而作严谨的配伍,稀以单味天麻应用,注意详审病机,辨证用药,避免有药无方,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天麻虽甘平性缓,然绝非万能补品,滥用天麻以求大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天麻长于息肝风、平肝阳,广泛用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诸证,对头痛、眩晕者尤宜。然因本品性味甘平、气性和缓,经过配伍,虚实皆宜。历代以之用于血气虚弱者,并不鲜见,如《妇科玉尺》即以天麻配入四物汤中,治产后血虚寒厥头痛、头晕之症。临证之时,不必过于拘泥。

《本经续疏》

刘潜江云:“天麻在方书云疗风,惟罗氏谓其治风,《大明》谓其助阳气。”两说不相谋,果孰是耶!夫人身惟阴阳合和以为气,而风木由阴以达阳,故阴虚则风实,阳虚则风虚,助阳气者,正所以补风虚也。是故虚风为病,有缘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肝木生发之气不得畅而生者;有因脾胃有病,致土败木侮而生者。天麻为物,根则抽苗直上,有自内达外之理。苗则结子下归,有自表入里之象,即其有风不动,无风自摇,乃畅其风之郁,而不使滥;静镇其风之变,而不使群动。畅风郁,乃自内达外之功;镇风变,乃自表入里之效,就其一往一来而已,能使静作动,返动为静,是其功用断在根而不在苗。风为六气之首,人身元气,通天之本也。元气出于地,风化即与之并育并行,故其治小儿惊气风痫(《开宝》),眩晕头痛(元素),皆风虚之不能达于阳也,可谓自内达外,然亦不外乎自表入里之体;其治诸风湿痹(《开宝》),冷气(音群,麻痹)痹瘫缓不随(甄权),可谓自表入里,然即具有自内达外之用。是则天麻之用,殆亦侈乎!所云木乘土虚,是木居其实矣,何以亦曰风虚?盖胃者五脏六腑之本,食气入胃,首即散精于肝中,土虚则风木之化源伤,可不谓风虚乎!就风气之能达,是为宣阴;挽风气之能回,是为和阳,和阳则所谓自表入里者也,宣阴则所谓自内达外者也。

《本草柔雅半偈》

赤箭。气味辛温,无毒。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核曰】赤箭,一名神草、赤芝、鬼督邮、定风草、独摇草、合离草。根名天麻,一名离母。生陈仓川谷、雍州、太山、少室诸处。春生苗,初出如芍药,独抽一茎,挺然直上,高三四尺,茎中空,色正赤,贴茎杪之半,微有尖小红叶。四月梢头成穗,作花灰白,宛如箭干且有羽者,有风不动,无风自摇。结实如楝子,核有六棱,中仁如面,至秋不落,却透空入茎中,还筒而下,潜生土内。根如芋,去根三五寸,有游子十二枚,环列如卫,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大者重半斤,或五六两。皮色黄白,名曰龙皮,肉即天麻也。《本经》名概根苗,后人分苗曰赤箭,根曰天麻,功力稍有同异故耳。与六芝同类,力倍人参,故为仙家服食,药之上品上生者也。但不易得,世人所用,皆御风草根,非赤箭也。御风茎叶,与赤箭相似,独茎色青斑,叶背黄白,兼有青点,随风动摇,子不还筒,治疗稍合,补益大乖异矣。修治:宜剉置瓶中,每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炒焦,盖于其上,绵纸三重,封系瓶口,从巳至未,取出蒺藜,再炒再盖,凡七遍。俟冷,净布拭去汗气,竹片剖开,焙干捣用。

【参曰】赤阳箭刚,阳刚中正者也。力能独运,不为物移,故有风不动,无风自摇,见刚之体能立,用能行也。其苗从根而干,虚中直达,符合少阳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故增益气力;其实从茎纳筒,环列象岁,符合太阴从外而内,自上而下,故长阴肥健。既类灵芝,亦名神草。操升降之机,似河车之转,故能增寿延年。又以弧矢之威,森卫之众,潜返之力,故能杀鬼精、除恶毒。乃若因风动摇,惊痫挛癖,尽属阴邪之证,唯刚能胜之。独恨土人以御风相混,致真者遁世。悲哉!吾未见刚者。

《药品化义》

天麻。属阳,体重而实,色苍白,气和,味甘(云辛、云苦,皆非),性平而缓(云温,非),能升能降,力缓肝,性气与味俱薄,入肝经。

天麻性气和缓,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用此以缓肝气。盖肝属木,胆属风,若肝虚不足,致肝急坚劲不能养胆,则胆腑风动,如天风之鼓荡,为风木之气,故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由肝胆性气之风,非外感天气之风也。是以肝病则筋急,用此甘和缓其坚劲,乃补肝养胆,为定风神药。若中风、风痫、惊风、头风、眩晕,皆肝胆风证,悉以此治。若肝劲急甚,同黄连清其气,又取其体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条达血脉。诸风热滞于关节者,此能疏畅。凡血虚病中之神药也。

《本草经解要》

天麻。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得天地之金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气降味升,阳也。肝为风木,诸风皆属于肝,肝主血,血涩不通,则湿感成痹也。其主之者,天麻气平味辛,入肺而通水道,能活血而散风也。四肢脾主之,因于湿则大筋软短而成拘挛也,肺亦太阴,水道通调,则太阴湿行,而脾湿解拘挛愈矣。小儿风痫惊气,皆肝经血虚气亢,以致气逆而惊痫也。天麻味辛,辛则润血气平,平则镇惊也。辛平之品,润肝血而平肝气,肝主筋而位居下,故能利腰膝而强筋力也。久服辛平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充身自轻,而年自长也。

制方:

天麻同半夏、黄芩、前胡、陈皮、白茯,治痰厥头痛。

同白术、陈皮、白茯、车前,治饮在心下。

同南星、前胡、陈皮、白茯,消一切风痰。

现代药理

天麻主含酚类化合物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固醇类、多糖类以及微量元素等。

天麻有抗惊厥作用,人工培育天麻的抗惊厥效应比野生天麻强,多次用药比单次用药效佳。天麻乙醇浸出物、天麻煎剂及香荚兰醇均能有效制止实验性癫痫发作,控制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天麻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野生天麻较人工天麻效佳。天麻有轻度的减慢心率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及天麻苷、天麻苷元对多种动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能增加动脉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此外,天麻有镇静催眠作用;能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抗眩晕、保护脑神经细胞;对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还对多种动物的炎症模型有拮抗作用。人工培育天麻、野生天麻均能升高动物皮肤温度,天麻苷可兴奋肠管,香荚兰醇有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羚羊角、钩藤、天麻

羚羊角、钩藤、天麻均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功,均可治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但羚羊角性寒,息风止痉力最佳,为治肝风惊厥抽搐之要药;又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治疗高热神昏,热毒发斑及肝热目赤肿痛。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多用治热极生风或小儿高热急惊风。天麻甘平质润,虽清热之力不及羚羊角、钩藤,但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又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密环菌

中药密环菌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的子实体。性味甘,平;归肝经。功能平肝息风,祛风通络,强筋壮骨。适用于肝阳上亢、头晕头痛、失眠,以及风湿痹证、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等。煎服,30~60g。密环菌为天麻种子和块茎均赖于供给营养而生长的一种发光真菌,因其具有与天麻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故可作为天麻的代用品使用。

时间:2023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文章

推荐专题

更多>>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