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畅享游戏,快乐生活!
手机版
扫描查看手机站

如何和新班主任初次沟通 如何和新班主任初次沟通交流

时间:2023-11-15 11:05:58 编辑:

大家好,关于如何和新班主任初次沟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如何和新班主任初次沟通交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这段时间一直忙着爸爸的事情,好久没有在咱公号和大家聊天了。期间和罗罗姐经常联系,她也会把大家对我的关心,推荐的好的医疗资源分享给我,我爸生病这一年来,内心变得更敏感细腻了,隔着网络,感受到大家对我满满的爱,很温暖,我觉得这也是让我能够坚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动力之一。

这一年来,我持续和医生做着各种沟通,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也在思考,医患关系其实是不对等的,因为我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相差太大,通常他们随口说的几个专业名词,我要对着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很久,才能弄明白。由此我也进行了自我反思,其实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看到孩子的方面,以及彼此的关系同样不对等。

我一直认为自己算是一个比较有同理心的老师,经常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这段经历却提醒我做的远远还不够,在今后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更有效地与老师沟通,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我自己的朋友就经常咨询我,当孩子遇到麻烦时,不知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

我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面对学生很简单,和家长的相处,只要做到互相尊重,彼此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好,我想这就是我们有效交流的前提。十几年来,我一直和不同的家长做着沟通交流,深知一次有效的沟通,对于老师去深入了解和帮助孩子的重要性,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家长如何更有效的与老师沟通。

01

随时沟通,不要积攒问题

我每次新接班级开家长会时,都会告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最近出问题了,不管是学*上还是心态上,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不要等问题发酵,变得严重了再来向老师寻求帮助,更不要总是等着老师和你联系,因为我们每天面对那么多孩子,如果主动联系家长诉说孩子的问题,那肯定是问题已经严重了,这时再去处理,肯定不如及早沟通,家校形成合力,在问题的萌芽期就遏制住它。而家长每天一对一的和孩子在一起,对于他们细微的变化,感知的更清楚。

关于沟通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选择。

一般陈述性的事、不需要或不着急得到回复的事,通过微信发条短信即可,比如孩子这几天在家写作业情况的一个反馈,孩子最近在家发生的某些变化,孩子嗓子不舒服,希望老师提醒多喝水等。

以我自己为例,这类短信我不一定能及时回复,甚至有时正忙,看过短信内容可能就忘了回复了,但只要是家长发给我的短信,我都会认真看并尽快解决的。

需要及时寻求答案的问题,家长就要给老师打电话了。比如在家写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和老师沟通;临时到校给孩子送学*用品,需要孩子到学校门口取用;关于课外班的选择,想听听老师的意见等。

说起打电话,就不得不说时间边界的问题。回想这些年,我十点多接到过家长求助的电话;十一点多被电话吵醒过,家长只是因为某件事想给我说声谢谢;还有一次晚上十一点,接到家长的质疑电话,认为我对他家孩子关注不够,但这些都是极少数。

因为不同职业和*惯,大家的作息时间不同,但我们的工作性质,还是相对更规律一些。我刚工作那会,追求所谓的自我空间,喜欢用两个手机,面向家长的那个手机会有固定的开关机时间,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知道大部分家长会把握好那个度,他们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时间打电话,是真的着急了,而我们老师就要随时给以帮助。所以现在我只用一个手机,并且24小时开机,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也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家长在教育问题上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或困惑,就要和老师面对面沟通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因为能通过语气和表情感知到彼此的温度。建议大家提前发短信和老师沟通预约好时间,并简要阐述自己遇到的麻烦,这样老师不仅可以提前在时间上做好准备,也能根据家长的问题进行相关准备,以便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02

可以适当排解情绪,但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

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沟通过,有哭诉的,有抱怨的,也有长篇大论给我讲教育理念的。最初我会觉得这样的沟通很无效,找借口尽快结束,但随着自己成为妈妈,知道这是家长无助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通过这种途径排解自己的情绪,而排解之后,亲子关系也能融洽一段时间。所以我一直很乐于做家长情绪的出口,我认为这也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

但也要提醒大家,可以适当的排解情绪,可以诉说自己的不解,但重点还是解决问题。哭诉过之后还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老师一起商量对策,更重要的是,老师给出建议后,家长回家一定要执行。

我遇到过执行力低的家长,我建议他们在家让孩子坚持做两周的专题练*,回去坚持了三天就放弃了;还有的家长保证的特别好,要天天检查孩子的口算,结果我看孩子的作业经常是未完成状态。

可以排解情绪,但一定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案执行,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效。

03

相信孩子的老师,不要有所隐瞒

曾经教过一个很敏感的孩子,她在班里和同学相处的并不愉快,总是因为各种小事生气,然后一个人哭,严重时会自己一个人莫名其妙在座位上哭。我和孩子妈妈联系多次,想听她给我讲讲孩子的成长经历,便于我们去找到孩子敏感的原因,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

但每一次的沟通并不顺畅,妈妈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一会说孩子在幼儿园也有类似情况,一会又说孩子在家还挺好的,并一再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因为找不到其中的原因,我一直不能给小姑娘准确的帮助,她的敏感性格并未得到改善。

直到有一次和孩子姥姥聊天,才得知在孩子很小时,父母感情出现问题,造成孩子性格发生了变化。知道了原因,我在班级活动中对这个孩子会多几分关心,也会找机会多鼓励她,最重要的是我会刻意多给她一些拥抱,经常拉着她的小手,通过肢体的接触,让她感受到多一分的关爱。孩子的性格也越来越外向,开始打开自己。

我知道孩子妈妈是在进行自我保护,不愿将自己的隐私告诉我,但我想说,孩子来到学校,每一位老师,尤其班主任就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小学阶段我们会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六年,这也是孩子求学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光,老师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陪伴他们成长。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师,将孩子过往中比较重要的经历,孩子是否存在哪些问题,包括身体和心理等方面,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这能很好的促进孩子适应校园生活。

04

学*成绩不是唯一的沟通内容

和孩子们相处十几年,我深知评判一个孩子的标准绝非成绩,他们的性格、品行、与人相处的能力等都更加重要。但很遗憾,很多家长更愿意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成绩,而忽略了这些。

我们面向的是群体中的孩子,不像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都是一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所以老师看到孩子的品质会更全面,也更有发言权。我教过喜欢“拿”同学东西的“学霸”;也有成绩不好却总是热心帮助同学的“学渣”;看到过孩子们对待优异成绩的不同态度,有自满的,有谦虚的,有主动给同学们分享的,也有不愿分享的。孩子的行为背后就藏着不同的性格,如果家长只关注了成绩本身,就会错失影响孩子性格的关键期。

所以家长和老师沟通时,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成绩,也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们的相处情况,他要好的朋友是哪些,听老师讲讲孩子在学校发生的“小事”,这样才能对孩子在群体中的性格有更全面的了解。

和大家分享的这些,都是我工作十几年来,和家长相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和老师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家校形成合力,这对孩子来说,一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的学期,让我们从一次有效的沟通开始吧。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热门文章

推荐专题

更多>>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