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提高判断力,以及如何提高判断力和决策力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前几天,妻子在家族群里和她的哥哥展开了一场论战,以失败告终。气得她连呼“没救了,这些人怎么这么愚昧!”
其实,妻兄可不是愚昧的人,那也是政法口的公职人员。但是,他身体不让人放心,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都占了,去年还发生了一次短暂性的脑血发作,这让妻子非常担心。
于是,妻子给自己的哥哥进行了细致入微(让人烦倦)的健康教育,最后严令:节食、减肥、运动。
节食、减肥、运动,对很多人来说这太难了,让他运动还不如杀了他呢。于是,妻兄就找出各种依据来反驳。
这不,前几天他又找到了权威依据: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百岁老人大多数不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如此,妻子对他的那些说教都是错的。
对于这些名为“科普”实为“普及愚昧”文章我向来懒得理,但是妻子严令:“替我驳倒那个愚昧的人!”
好吧!我赶紧查这篇文章的理论出处,发现出处还真是够权威:江苏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和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布的《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http://www.doc88.com/p-9099090297977.html)
一看是这三个部门在进行这么需要高科学素养的事,竟然没有卫生科研机构的参与,我就知道要坏:肯定又是一次认知层次低下的愚昧普及。
果不其然,报告中的几乎每一个论点每一个逻辑都有大破绽,得出的结论当然好不了。槽点太多,我随便列出几个以飨读者:
1.问及他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共有65.5%的老人给予肯定回答,于是结论:“想得开”是长寿的重要个性因素。
那些不长寿的人有多少人给予肯定回答呢?会不会更多?
是百岁了才想得开,还是想得开才百岁的?他们还记得当年受的伤吗?
2.一半以上的百岁老人经常吃肉、鱼、蛋、腌菜,于是结论:关于素食长寿、腌菜致癌的说法,本次调查都不支持。
中国北方的老人,那一个不是吃咸菜长大的?没有对比,根据这些极端情况的调查数字,您哪来的勇气敢说支持或不支持?
3.“生命在于运动与生命在于少动是不同的养生体验。”
哪项高水平的研究得出过“生命在于少动”的结论?哪个医学共同体认为“生命在于少动”?连中医学会都不敢好吗!把道听途说的“养生哲学”写入这种调查报告,让我说你什么好?
4.本次调查百岁老人大学及以上0.5%,而70年前的大学以上受教育水平不到0.5%,说明受教育高与长寿有关。
先不说结论是否错误,这么简单的对比就能得出结论?也许是70年前的大学生生活好才长寿的呢?
5.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都保留着原始的自然生态。
这句话是谁告诉你的?旅游广告吗?好像是北京、上海、巴黎、东京的人才长寿吧,它们的百岁老人好像是更多吧。
……
好了,结论很明确:这就是认知能力低下的一批人用低下的认知能力写出的一个水平低下的调查报告。但是,这种调查报告的危害太大了,有权威部门背书,其中传达出的错误知识被广为传播,大批人被误导。
犯这样的错误源于科学思维方法缺失导致的判断力低下。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朱迪亚·珀尔在他的新作《为什么:因果关系的新科学》一书中,将判断力分成了六个层级。
最底层的判断力是相信权威,认为昂贵的、稀罕的、祖传的就是好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箔酒”,往白酒里加入金箔,认为这个对身体好。
还有燕窝、鱼翅都在用这种认知层次骗人。
这个层次的人还相信皇帝用过的方子就是有效的,认为某某教授说的就是真的。
第二层判断力拥有者不会相信所谓权威,他们相信眼见为实,相信亲身体验,他们的依据是:隔壁老王吃这个保健品身体好,或者我吃这个感觉就是好。
个例不能说明问题,自己的感觉往往不准,可能是因为安慰剂效应,也可能是因为疾病的自愈特性。
你起码要看看大多数人的反应吧,还好看看有没有坏处。
你喝了某种“草药”感觉身体发热、精力提升,就认为这个有效。其实可能是中毒反应,要知道轻度的砷中毒就有这个反应,古代有的皇帝就是这么死的。
以上两个层级就囊括了绝大部分的国人,他们很难进入更高的认知层次。
第三层判断力已经有科学光环了,他们关注的是人群的研究,例如上述的那个百岁老人调查报告。
现在,随着我国人民认知能力的提高,保健品商决定与时俱进,于是委托内蒙古鸿茅大学进行一个研究。经过对数万人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天都服用某虫某草的成年人健康状况好于普通人群。于是得出结论,某虫某草能够促进成年人的健康。
这个太有欺骗性了,要知道某虫某草非常昂贵,每天都吃那可不是一般人能都承受的了的,必然是有钱人,有钱就有各种健康资源。屌丝怎么能和有钱人比呢?
这一层级的人,无法理解研究中的相关和因果,必然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会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前三层,99%的国人已经沦陷了。
第四层判断力,必须考虑到变量因素。
“有钱”这一因素会导致“吃虫草”和“身体健康”两个结果,如果你想搞清楚“吃虫草”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有钱”在这里就是变量因素,你必须去掉“有钱”这一干扰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所以,如果你想搞清楚A与B之间的关系,就要尽量发现干扰因素,并控制这一因素。
但是,A与B之间的干扰因素可能非常多,也可能有你没有发现的干扰因素,你控制不了,也无法控制,怎么办?
第五层判断力就是随机试验。
“跑步”是否提高“心脏输出量”?先找出明显的变量因素,例如年龄。把相同年龄的人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研究。、
这样就在对某些变量进行控制的同时,通过增加研究对象的方法对冲其它干扰因素。只要样本足够大,就能把其它干扰因素对冲掉,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所以,我们值得信赖的医学知识来自哪里?最可靠的是“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双盲”研究,当然要最新的。
美国FDA批准新药,就是依据这类研究,掌握了这个思维方法,你就有了美国FDA的判断力层级。
第六层判断力是近年来的认知方法的一个进步,就是用更加简单、准确的方法决定控制哪一个变量。其实是与第五层平行的一个层级,并不高于第五层。
在第四层基础上,只能对需要控制的变量进行控制,如果控制了不该控制的变量,就会导致错误结论。第六层判断力就是对此作出选择,其内容比较复杂,大多数科学家也没有掌握,咱也不学了。
总之,按照这六个层级来看,认知这个世界真的很难。普通人很难突破前三层,一般的科研工作者也就在第四、五层的水平,第六层是新进展,很多科学家也没有掌握。
但是,前三层的判断力水平真的不够,普通人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水平。
确实做不到怎么办?那就选择相信科学共同体吧,最好是那种顶级的,例如中国抗癌协会会、美国癌症学会、中华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以他们组织的名义发布的指南或建议是最可信的。
这个世界上的伪知识太多了,很多还是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欺骗,处处有陷阱。没有点“武艺”傍身,活得太艰难了。
2018.08.18
如何提高判断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提高判断力和决策力、如何提高判断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