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畅享游戏,快乐生活!
手机版
扫描查看手机站

妈妈的奖励?妈妈的奖励作文

时间:2023-11-15 11:59:58 编辑:

大家好,妈妈的奖励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妈妈的奖励作文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妈妈的奖励和妈妈的奖励作文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几天,4岁的小宝偷吃了糖果,爸爸过去问他:“盒子里的糖怎么少了呢?谁吃的?”

小宝睁大眼睛眨了两下,特别认真地说:“是毛毛干的!”(毛毛是我家的一条狗)

小宝的谎言让我想起在幼儿园和几个家长谈起孩子撒谎的事。

有的妈妈说:“孩子最近经常睁眼说瞎话,明明没有小猪佩奇,他非说家里有小猪佩奇。”

有的妈妈说:“明明自己弄晒了水,孩子说是姐姐干的。”

还有一个爸爸说:“幼儿园老师跟我反映,孩子为了拿到一个小奖品,把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

有个妈妈说,她儿子撒了一次谎,她快气死了,用扫床的扫帚把孩子的手心都打红了。

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人类的天性的之一。

多伦多最新的研究表明:

4岁的孩子中有90%学会了说谎,而且年纪越大,说谎比例越高,到了12岁,几乎每个儿童都会说谎。

成年人也会不自觉地向别人撒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撒谎。

所以当孩子撒谎时,家长不必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平静下来,找准原因,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1??

对于父母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德行出现了问题,走上了歪路。

但我们在扼杀孩子说谎的能力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说谎的4点原因。

①孩子还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有一段时间,我家小宝在他爸爸上班的时候,总喜欢说“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虽然听得孩子姥姥一头雾水,但我知道,这是孩子思念爸爸,并且想象力在天上飞的时候。

有研究表明,孩子要到5岁左右,才能慢慢区分现实与虚幻。

3岁前后的孩子,想象力在飞速发展:放着烟花的西瓜,会游泳的蝴蝶,长了翅膀的老虎如此之类,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阶段非常正常。

孩子们往往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楚,于是会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思考,拿想象代替现实。所以,大人看到的“说谎”,不过是孩子在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把自己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和孩子的品行毫无关系。

②孩子想躲避惩罚或得到想要的东西。

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大概在3岁以后,当孩子再有撒谎情况的时候,那可能就是源于他害怕受到惩罚。

比如有的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犯错,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就是一顿揍,孩子一害怕,下一次犯错的时候,就会采用一种逃避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避免受到同样的责罚。

躲避惩罚就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孩子撒谎一种最常见的原因。

有的孩子为了得到渴望的东西就去偷,这背后隐藏的矛盾其实是:

“我有需求,可这个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这个需求,不管被家长怎么隐藏,它都会像把刀一样立在那里。

很多时候,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又不想家长失望,压力之下才用谎话去取悦大人。

很多爸爸妈妈会问:“我的孩子撒谎,是不是有道德上的问题?”

心理学家克尔伯格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其实不存在一个明显的道德区分的问题。当我们不用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时候,能更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若父母能够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予以接纳,并帮助孩子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情况将会大不一样。孩子不仅学到了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不会在下一次犯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只是如何逃避父母的责骂。

③孩子在模仿大人。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说:

“如果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问题。”

下面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呢?

“医生就喜欢给不听话的孩子打针。”“大灰狼会把你抓走的。”“爸爸在忙呢,以后再说。”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明明不想去上班了,在孩子面前,跟老板打电话说:“老板,我今天头疼,所以我不想去上班了。”此时,孩子可能就觉得撒谎没什么,不想做什么事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就不做了。所以,下次当孩子不想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会跟你说:“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爸爸回问:“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因为我今天肚子疼”。

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样,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去说谎了。

④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一个妈妈很沮丧地说,自己的女儿在幼儿园喜欢偷偷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而且喜欢撒谎。虽然她和老公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少一些,但是在日常用的、吃的、穿的上面,都很大方。可是孩子为什么还出现这种行为问题呢?

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孩子是寄宿的,一周被接回家一次。有时父母忙了,半个月接一次。

那么,答案就找到了。

孩子在6岁以前,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安全感,需要获得来自父母的情感上的滋养。上面这个又偷小朋友东西、又撒谎的小姑娘,她每次这般犯错的时候,父母必定会去学校看她。于是她发现,如果想让爸爸妈妈在乎自己,就需要这样去做——这成为了她获得父母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每次见面难免被批评。

此外,还有一种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表现欲较强,喜欢把事实夸大,表现出来也是在撒谎。说到底,这是孩子在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寻求大人的关注。

2??

孩子的谎言大都来自于大人的压力和对大人的模仿,所以家长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自身言行,并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①允许孩子撒一些人畜无害的谎。

前面说到,小宝有一段时间总在喊爸爸回来了,其实那是孩子过于思念爸爸,总是想起爸爸。所以经过孩子的想象,爸爸才回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要采取宽容至上的原则,并对孩子表示理解。比如说出:“小宝不要着急,爸爸还没回来,但他很快就回来了。”

5岁之前孩子撒的谎往往会像戏剧那样丰富,但孩子需要和他的虚幻世界保持足够的交流,如果孩子乐在其中,那么家长其实也不需要担心。

②能看出孩子的想法,并注重弥补谎言。

比如,孩子在做数学题时觉得太难了,为了不让家长失望或者吼自己,他就可能编个谎言说这个地方老师还没教。

相信这个例子很多家长已经看明白,问题出在我们的沟通上,当我们发现孩子撒这种谎时,我们要看自己是不是过于严格,不允许孩子犯错。

如果你不停地追问:“你是不是在撒谎?你为什么要撒谎?”这时候,你就会陷入死循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问,直接用陈述句表达事实。

比如,“昨天讲的上一课,今天应该讲过这课了,你快回忆回忆老师说过的话。”

不要讲大道理,也不要生气指责,否则孩子容易练就更具有欺骗性的谎言。

我们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人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你需要记住自己的错误并且为之负责。

③不急于去评价孩子,先调查清楚事实真相。

七岁以前,如果孩子真的说谎了,可能是他有意地在隐瞒一些事情。

譬如孩子今天跟你讲:“爸爸,我今天跟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但是小朋友把我给推倒了,我没有哭。”爸爸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平时都是哭的,为什么这次没有哭呢?一调查,可能是他把别的小朋友给推倒了,别的小朋友可能哭得很厉害,他只不过是转移了一个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一些他做错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忙着去责怪或者批评,甚至去动手打孩子,我们一定要先弄明白他撒谎背后的原因和真实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所以,面对孩子撒谎,尤其是需要去关注孩子背后的需求。

④帮孩子分析说谎的严重后果。

很多时候,孩子真的分不清楚,撒谎会给他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所以,孩子三四岁以后,尤其是当孩子开始上小学以后,父母就要去跟他做分析:

如果你这样去撒谎,可能现在你骗到了爸爸妈妈,但是后面很多时候,这个谎言就会被识破,识破了以后会怎么样?把后果给孩子说透。

有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能让别人批评他,那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跟孩子说:如果你的谎言被识破了,可能喜欢你的老师会批评你,跟你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会不理你,那你多伤心啊……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跟他讲道理。

一定要记得,父母讲道理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从孩子的情感去切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抵抗、反抗、否定或者拒绝了。

⑤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说:

“如果不想让孩子出现撒谎的行为,家长最好从自身做起。”

很多人把孩子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惯指责孩子,可实际上孩子的品行*惯是如此依赖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所以家长想要改变孩子的坏*惯,不如思考先从自己先改变。

3??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

“孩子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不是所有谎言都是坏事。

看过一个法国妈妈和儿子的故事,深受启发。

儿子放学后,在客厅玩篮球,不小心打碎了书架上的古董花瓶。

孩子慌忙用胶水把碎片粘好,心惊胆战地放回原位。

但还是被细心的妈妈发现了。

妈妈回来问:“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了?”

儿子撒谎说:“是一只从窗户进来的野猫打碎的。”

妈妈知道儿子在撒谎,但她没拆穿。

晚上睡觉时,妈妈来到儿子房间,拿着一块巧克力说:“儿子,这块巧克力奖励给你,因为你用想象力杜撰出一只猫和一扇开着的窗户,你以后一定可以写侦探小说。”

儿子低下了头。

接着,妈妈又给了他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也奖励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胶水修复能力,裂痕被你粘得几乎完美无缺。不过,修复花瓶不能用普通胶水,而需要更专业的技术。”

儿子的眼里有泪花。

妈妈又给了他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男孩终于忍不住,哭着抱住了妈妈。

以后,这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因为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三块巧克力。

总之,关于孩子撒谎,爸爸妈妈不要把它上升为一个道德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它就是孩子情感表达上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把定位定准确的时候,就不会面对孩子的撒谎如临大敌了。

好了,关于妈妈的奖励和妈妈的奖励作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热门文章

推荐专题

更多>>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