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宝宝把腿分大点就可以吃到扇贝了,以及宝宝把腿分大点就可以吃到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春天补钙,夏天补锌”是一个常识。
这是因为夏天孩子运动量变大,加上天气变热,出汗量增多,加大锌的流失。
所以,孩子在夏天是最需要补锌的。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锌元素出现供不应求,影响宝贝的生长发育。
而在给宝宝补锌前,妈妈们要先了解一下~
缺锌影响孩子智力
胎儿在3岁之前,大脑会极速发育,但如果体内缺少锌,将会使脑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缺锌降低孩子抵抗力
锌元素作为免疫器官胸腺发育的营养素,锌量的充足才能有效保证胸腺发育,正常分化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所以缺锌必然会降低免疫功能。缺锌影响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殖功能,缺锌会导致青少年没有第二性征出现、不能正常生殖发育。
先补锌,再补钙
先给孩子补锌,能促进骨骼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再生,为钙的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加速调节钙质吸收的碱性磷酸酶的合成,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和沉积。因此,先给孩子补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补钙目的;如果孩子缺锌,不仅无法长高,补充的钙也极易流失。补钙之前补足锌,孩子更健康、更聪明。
知道了锌的重要性,妈妈可以简单地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一分钟就能检测出孩子是否缺锌,来为孩子测下吧~
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大点的孩子还会表示没有饥饿感。
爱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头发、纸屑、泥土等等。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
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
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能力差。
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治疗缺锌,食疗要比药物安全,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摄入足量含锌量较高的食品。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中,其他食物里含锌量很少。可经常给宝宝轮流吃生蚝、扇贝、口蘑等富含锌的食物。
以下是几种含锌较高的食物,日常爸妈可以给孩子多吃些。
猪肝
猪肝中所含的锌元素是较多的,所以,建议家长给儿童吃猪肝,一般建议每周吃一次。而且,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常吃猪肝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猪肝的做法比较多,可以熬粥喝,也可以炒来吃。
瘦肉
瘦肉在所有肉类中锌元素含量是比较高的,而且瘦肉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因此,建议儿童经常吃一些瘦肉,不仅能补锌,还可以预防营养不良。瘦肉的做法很多,可以炖汤喝,也可以炒来吃。还可以做成各种馅料。
牡蛎
牡蛎是一种常见的海产品,含有较丰富的锌元素,所以,喜欢吃海鲜的儿童也可以经常吃一些牡蛎来补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吃海鲜,如果对海鲜过敏的话,千万不要食用。
胡萝卜
很多儿童都喜欢吃胡萝卜,其实,这种蔬菜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除了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锌元素,所以,在炒菜的时候,不妨放一些胡萝卜,能帮助儿童补锌。
除了以上四种食材,以下小编为爸爸妈妈们搜集几款,针对不同年龄时期宝宝的食疗小食谱,补锌效果也很棒哦,快来学一学吧!
栗子粥
适合4个月-1岁宝宝
材料
栗子5个/大米适量
做法
栗子剥皮以后切碎。锅中加入水,放入栗子煮开后,再放入大米一把混合同煮,煮到熟烂,即可喂食。
蛋黄牛奶糊
适合4个月-1岁宝宝
材料
鸡蛋1个/牛奶适量
做法
1个鸡蛋放在水中煮熟(大致6分钟左右),取出蛋黄碾碎,用牛奶搅拌成糕状或粥状,直接给宝宝喂食。
果仁粥
适合2-3岁宝宝
材料
大米100克/花生20克/核桃仁
做法
大米、花生洗净剁碎,放水煮粥,煮至八成熟时放入核桃仁加点糖。
海鲜鸡蛋羹
适合2-3岁宝宝
材料
鸡蛋2个/新鲜花蛤10个/虾米少量
做法
1、虾米切碎,黄酒浸泡10分钟。
2、花蛤洗净,用开水烫使其打开。
3、鸡蛋打碎加盐,加虾米和花蛤,加温水,放入葱花,大火蒸至羹状即可。
白菜肉丝
适合4-6岁宝宝
材料
白菜200克/瘦肉50克
做法
1、白菜、瘦肉切丝,肉丝可加水淀粉勾芡。
2、烧锅下油,把肉丝炒至滑嫩,倒入白菜丝,调入盐,味精炒透,最后淋入少许水淀粉翻炒几次。
五彩黄鱼羹
适合4-6岁宝宝
材料
小黄鱼100克/西芹50克/胡萝卜50克/炒松子仁20克/鲜香菇20克
做法
1、小黄鱼洗净去骨切成丁状。
2、西芹、胡萝卜、香菇切丝。
3、锅烧入油,放入葱姜煸炒出香味后,倒入沸水,放入西芹、胡萝卜、香菇、炒松子仁和小黄鱼肉,至鱼熟。
4、加食盐调味,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许熟油即可。
另外,尽量让宝宝少吃糖、盐,以免糖分、盐分摄取过多而影响锌的吸收。孩子的锌摄入不需要每天都达到推荐摄入量,只要几天内或一周内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推荐值就可以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