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库里肖夫的一些知识点,和库里肖夫的实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恰好验证了大脑的想象力和编造故事的能力。1918年,19岁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在给苏联无声电影明星莫兹尤辛拍摄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个静止的镜头分别与三个截然不同的镜头并列剪辑在一起,交替播放。结果,观众们竟然都被莫兹尤辛的精湛演技所折服.....
苏联无声电影明星莫兹尤辛
当莫兹尤辛的特写镜头与“棺材里躺着一具女尸”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时,人们从莫兹尤辛的脸上看到了沉重的悲伤;当莫兹尤辛的表情与“桌子上摆着一盘汤”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时,人们觉得莫兹尤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他有些饿了”;更绝的是,当莫兹尤辛的表情与“沙发上侧躺一名有魅力的女性”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时,观众们都为莫兹尤辛巧妙传达出的强烈欲望而异常激动。可事实上,莫兹尤辛压根就没有施展什么精湛的演技,这三个组合中出现的他是同一个毫无变化的镜头,可当导演库里肖夫把这样一张表情神秘的脸和一些充满情感的不同情景并置时,观众们会情不自禁地对人物的情感状态做出截然不同的故事解读。这个有趣的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库里肖夫效应”,在电影艺术中被广泛地使用,影响力巨大。
当我们在解读他人的情感时,我们以为自己比较容易地就“看见”了他人脸部所表达出的情感,但事实上人物的背景扮演了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大脑会参考人物所在的背景来对每一个知觉输入(包括人物的脸部、物体、符号等)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解读,“编造”出一个最符合情境的故事。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
假设莫兹尤辛现在看见他自己与悲剧、食物和诱惑三个不同场景剪辑拼接在一起的镜头,他很有可能会像其他观众一样对他自己的表情做出三种不同的解读,甚至会为自己精湛的演技所暗自得意。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如果莫兹尤辛不仅看到了自己的表情,还能听到自己在三个场景下心跳的加速,他极有可能也会把自己的心跳也分别解释为悲伤、饥饿和欲望唤起的反应。
在心理学上就有过类似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人们会把危险吊桥引发的心跳加速错误地解读为遇见浪漫爱情的心动。这个效应的提出源自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唐纳德·道顿和亚瑟·阿伦做过的一个实验——他们分别在一座看起来摇摇欲坠的高吊桥一端和一座比较平稳的低桥一端安排了漂亮的女性实验人员,要求她们拦下不知情的男性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填写完之后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男性,告诉他们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咨询。
结果发现,在“危险”吊桥一端上的女性更容易吸引男性,也更容易收到男性的来电。研究者用情绪二因素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直觉中我们倾向于认为情感来自心底,情感是因,生理反应是果(比如被女孩吸引导致心跳加速),但实际上人们是先体验到了自己的生理感受,然后再结合周遭的环境,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在吊桥实验中,男性参与者们在穿过危险的高桥时,肾上腺素含量会上升,平常情况下,大脑会把这样的生理信号解释为对恐惧的反应,但这个时候出现了漂亮的女性实验人员,人们便不自觉地把这种体验归到了对方的吸引力头上,可以说,实验参与者们基于自己的生理状态与当时的情境,“解读”出了自己的情感状态,他们的大脑为他们“编造”出了一个心动的浪漫故事。
由此可见,我们在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时,都可能会受到库里肖夫效应的影响。虽然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但可以略微感知到自己的生理状态,比如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察觉到自己加速的心跳、急促的呼吸和发热的脸,这些生理信号和莫兹尤辛的神秘表情一样是丰富莫测的。我们的大脑会参考所在情境对身体状态做出不同的解读,我们通过“阅读”自己的身体状态来解读自己的情感,正如我们通过阅读他人的面部表情来解读他人的情感一样。故事才是大脑意识的语言,大脑天生是”编故事“的大师,它会参考各种线索,乐此不疲地给为我们创造出各种的无比流畅而自然的故事。在大脑的这一出色的才能下,我们被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所吸引,为静止镜头中电影演员的“精湛”演技而沉醉,甚至能听着自己的心跳产生错觉陷入爱河。
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在生活中做出的决策都是理性思考的产物,但其实我们创意无穷的大脑经常会编造出各种故事、创造出各种意义,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个过程过于娴熟流畅,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思维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实在还知之甚少。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库里肖夫和库里肖夫的实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