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归来造句和归来造句大全二年级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归来造句以及归来造句大全二年级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文|李洁编辑|燕子图片|网络
1、
2005年某个冬日,青岛-济南的火车上……
阴冷的夜伴随着滚滚的车轮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蜷缩在车厢过道的一角。这是最廉价的绿皮车,本来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却要磨上整整的一夜,然而十几块钱就可以把他从青岛送到济南,把一个游子送回到父母的身旁。是的,父母身边是温暖的,“……行子肠断,百感凄恻……”然而,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却似乎没有了对家的渴望,甚至是更多的无奈,更多自卑一直缠绕着他的心头,这种情节像午夜的梦魇死死的纠缠着他,无法摆脱。
这种车上的人向来都是最多的,往返的民工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没有座位,也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可以仔细的辨别出他们已经下肚赖以充饥的各种食物。此时,在半醒半睡中,他想起了郑智化的歌:“在带着咸味儿的空气里自由的呼吸。”呼吸是自由的,却没有了选择,这还是自由么?这个社会,犹如此时的车厢,已经把他折磨的进退不能。工作已如此落魄,生活已如此拮据,“真的都是因为自己么”他一直在想。现在,唯一不能忘记的就是所剩无几的行囊中的各种证书了。他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良好的学*成绩,良好的外语水平,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这又如何,被现实的重拳下打得体无完肤,衣衫褴褛,食不裹腹。“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么”。他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支撑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引以为荣的却如此虚无的光环,在现实面前是这样的苍白。时乖命蹇,只有忍受,怨不得别人,忍受吧,终有一天会爆发。
耳边忽然又响起了自己写过的话:能够永不失败的,或许只有上帝。人生需要奋斗,生活会有挫折,迎向命运的重拳,时刻准备还击,在狂风骤雨般的拳点下寻找一线生机,在最暗淡无光的日子里捕捉光亮。走过这条布满残骸的路,寻找蓝天和微笑,在无奈中沉思,在酒醉后清醒,在睡梦里放纵,我们的肉体流动着不可抑制的叛逆之血。我们是另类的,随着意识渐渐模糊而思想渐渐升华,不为别人,我们只想找回自己……
然而,就在现在,还能找回那个斗志昂扬的自己么……
想起这段回家的路,大学四年加上毕业之后漂在青岛的这几年,来来回回,往往返返,走了多少次自己也数不清,每次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己正如眼中的行人一样来去匆匆,做着彼此眼中的过客,不曾有一丝眷恋,甚至无暇捎带一丁点思考。生命之中,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了归来又去,去了归来的路上,值抑或不值?选择只有两种,也许一辈子也难以做出答案。大学,除了一纸纸文凭,学会了多少做人的道理,或者社会生存的技能,恐怕没有多少。自己还有周围的同学们,无论做各种事儿,耍小聪明走捷径的本领倒是无师自通。这段不算很远的路程自己逃了多少次票,并以此作为同学之间炫耀的资本也是再普通不过。脑海里又飘过最惨的一次套票经历:
那是一个临近新年的寒假放假,特别冷。面对别人回家的喜悦,他却没有一点。他不喜欢回家,不喜欢跟父母呆在一起,不喜欢家里的一切。看看兜里只剩下的十几块钱,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他也只能无奈的笑了笑。如此窘迫,都是自作自受。父母每个月给他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却都用来上网。五百块啊,父母给的并不少,很多同学每个月才三百块。然而他还不够花,自己又不好意思再跟家里张嘴,挨来挨去,回家路费都没了。
“耍聪明的都是你们这些大学生,每天逃票的都是你们,真不知道这个学怎么上的……”出站口的验票的站务人员抱怨着,而他就站在旁边,一脸的无奈,却不感觉到丢人。很明显,这次被抓住了。按规定,要惩罚原来票价的两三倍,他飞快地想好了理由,装作很可怜的样子说:"阿姨,我们家里穷,我父母下岗职工,每个学期的学费都很费劲,路费我真不好意思跟父母要了,你看我身上就十多块钱,也不够啊,行行好,让我过去吧。"
“不行,你别以为你能骗得了我,你们这些学生,都这样说,都是同样的理由.”
“真的啊,我跟他们不一样,你看我穿得这么差,家里实在没钱。求求你,阿姨,你家里肯定也有学生,你能理解的”说着说着都要哭了。
这时候周围的旅客都围拢了过来,其中有几个好心的阿姨也说到“算了吧,孩子也挺不容易,现在下岗职工这么多,也的确有困难的。挺可怜的……“
2.
家,呈现在眼前。
山依旧清秀,水依旧明朗。三年之别,虽不太长,却足以隔断亲情的感伤。
曾经,每每在远方,却深知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里,在峰峦林立的山岗上,矗立的是自己力量的源泉——父亲用坚毅的臂膀撑起的整个人生信念的家。
上山的路依旧崎岖,到处都是雨水冲刷下来的小石子,洋洋洒洒,稍不留意就会滑到在地。初夏,山风徐徐,漫山遍野的芳草香,漫山遍野的枝叶响。伴随着一步三驻,三四里的的山路,的的确确用了一千零一天。
己之父母兮己之姊妹,久未见面兮久未闻声。
柳暗花明处,山门依旧挺拔。门里门外,两个世界。是宁愿世外桃源,只争朝夕,还是去附和世俗的喧嚣,追逐外面的灯红酒绿?跨过这扇门,却像是跨过无法逾越的两辈代沟,跨国完全不同的两代年华......
远远的,山门横梁上大红灯笼随风摇曳,门面上的大红喜字格外耀眼。他的心头猛的一阵翻滚,家里有何喜事?而自己却一点不知,仿佛置身其外。是,三载未归,是自己宁可跟父母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曾经,也许父母试图联络过自己,也许没有,自欺欺人的将亲情抛之脑后,这,又怎么可能,后来才知道,在无数个不眠的夜,在那些团聚的节日里,尽管怕倔强的父亲看到,母亲还是自己偷偷地擦抹思念的泪;大年三十儿的子夜,父亲也曾躲在房后暗暗的哭泣,回应他的只有寒冷刺骨的风。
是自己不争气......即使父母也有不对的地方......当他踏进大门的第一步,他这样想着,于是心开始融化,开始努力搜寻久违的亲情。
随着一阵狗叫,房门开了。
是母亲。在母亲抬头张望的同时,他的眼睛定格到了母亲的脸。春末午后的阳光把母亲的两鬓照得霜白,格外刺眼,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劳作的沧桑。几乎同时,母亲也看到了自己。这是怎样的一刻啊,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母子情都化作满脸的诧异与惊喜,但却又很快恢复了原有的平静。与其说是平静,却是强忍的淡定。母亲炙热的眼神游离在自己的脸上。
“妈,我回来了”他走上前去,路上想好的千言万语很不争气的化成了短短的数语。“我.........”
“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进屋吧”手足无措的他被母亲颤抖的声音打断。但听得出来,这句话母亲等了整整三年,今日说出来如获重释,仿佛压在心头的忧郁一吐而出。他的心终于着地,是啊,他又何尝不是呢!
3.
放下了自己的背包,终于坐在了炕上。
除了母亲,竟然没有见到父亲跟姐姐,这让他感到些许意外。
从小到大,他比较争气,小学到高中,读都是县里面最好的学校。高考发挥失常,去了一所略微失望的学校,在远方的青岛。从来没见过大海的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把希望都押在了他身上。父亲管教非常严格,那是因为对他寄予厚望。
在父亲面前,他从来不敢多说一句话,更没有所谓的交流。所有的谈话都是父亲以一种封建家长式的姿态进行的,这也造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带着隐隐的恨。可是哪个男孩子对父亲没有过与生俱来的叛逆呢?只是他表现的太明显罢了。大学还算顺利,但毕业仿佛是他顺利人生的转折点,几年的光景过去了,没有一点关系,没有一点人脉的他仅仅靠着自己的能力却一事无成,更不要提什么爱情,那都成了奢望。一个人在吃不饱肚皮的情况下如何还顾得上个人感情呢,况且也没有任何的资本来谈论这些。他不肯服输,挣扎过,彷徨过,放弃过,接着就是堕落的日子。自甘人后,不争长短。日子一天天过去,从当时风风光光毕业的那一刻起,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随着时间剩下的越来越少,除了背包里的一噶破旧不堪的证书跟几件随身的衣服已经一无所有了。
父亲见到他肯定没有好脸色的,他想,就算是拳脚相加他也不会反抗,只有静静地忍,就算是对这几年没有尽孝的惩罚吧。
唯一感情好点的是姐姐。姐姐比他大一岁,打小学*一般,但是样貌姣好,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她,上了本县城的一所职业学院。毕业之后跟着父亲在电厂上班。“尽管没上过大学却比我强”他一直这样想:“如果我不上大学此刻也在电厂了,起码父亲也是厂级领导。肯定省去了这几年在外面风餐露宿的生活。”
别管怎样,我回来了。今后还要去外面闯荡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还是先过了眼前父亲这一关。
“妈,爸呢”
“哦,你看我只顾着给你倒水,忘了告诉你,你姐快结婚了,你爸带着你姐去对方认家去了……”说完倒了杯水,坐在炕沿上看着自己说。
这样的大事儿为什么提前不告诉我,他很想问,但马上咽了回去,这几年自己主动与家里失去了联系,父母又如何告知。此时头脑中晃过了山门上刺眼的喜字跟摇曳的灯笼。
“什么人家,姐同意不啊”他急切的问。
“你姐还能找啥样的,一般的就不错了。对方家是平阴本地农村的,他父亲去世的早,只有老妈跟两个哥哥,家里就剩下他自己没结婚了,年纪比你姐大一岁。家里也不富裕。”
“关键人咋样,姐姐喜欢不”他想问的就是姐姐是否愿意,这关系到姐一生的幸福。
“长相还行,就是个普通农民,家里也没啥底,就是文化低点,初中毕业,在外面出了几年苦力,也攒了四五千块钱,人老实本分。毕竟咱家在县城,我跟你父亲在电厂上班,人家愿意以后来咱家包的这个山上住。我跟你爸都想好了,这样不是挺好么,以后跟你姐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能帮咱干活,咱也放心你姐姐。对了,这有张照片,你看看。”说完,母亲去旁边的炕橱里翻了起来。
“什么,初中毕业?农民?出苦力的?”没等看到照片,他就忍不住了,整个人跟炸了一样。“怎么能这样,再不济也不应该找这样的吧,我姐论长相,论文化凭不委屈么,肯定是别人介绍的!”
他咆哮的脸还没平静,母亲把所谓的姐夫的相片递了过来……
照片只有上半身的:
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啊,尽管刻意打扮,但头发乌涂凌乱,暗淡的脸色上目光呆板,牙齿泛黄,笑容僵硬,一看就跟农民工没有什么分别。再细看,眼角皱纹堆累,身上穿了一件土的不能在土的军绿上衣,里面是露脖子的蓝白格海军衫。
他哽咽了,他不想再看了。
“不行,我不同意,从我这里就不认”声音几乎是喊出来的。
“你姐今年也28了,再不找婆家,年纪也不允许了啊”母亲一脸的无奈。
“再说你姐姐你又不是不知道,在职业学院的时候受了刺激,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周围邻居谁不知道,你让我们怎么办”母亲几近哽咽了。
他一时语塞。
是的,姐姐虽然学*不好,但学*一直很刻苦,加之父母一项偏爱姐姐,高考失利本身对她的刺激就比较大,加之在职业学院暗恋当时的一男老师,至于后来感情受了打击,但整个事情的原委家里人都不清楚,自己也从来不说,时间久了,内向的她就慢慢地陷入自闭,再后来就有些精神失常,还没毕业就退学了,毕业证还是父亲找关系拿出来的。再后来实在不得以,父亲以自己的关系把她办进了电厂,迫于父亲的面子,同事们当面不说,背后早就传开了锅。父母这些年的压力可想而知。
想到这些,他慢慢地恢复了理智,的确,精神失常的姐姐太可怜了,曾经人见人夸的姐姐就这样一步步的暗淡于人前,换之而来的却是需要承受人们背地的议论。俗话人言可畏,的确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父亲在没有到正式退休的年龄办理的了内退,为了姐姐,也为了他跟母亲逃避现实的压力,选择了去远离县城的荒山,承包50年。县城有家不能住,却在荒山野岭,偏安一隅。也正是这样,他曾经发誓,要逃离这个环境,为这个家,为自己闯出一片天空。
然而命运像跟自己开了玩笑,他又回到了起点。
两个人都这样静静地坐着,沉默着。母亲也在沉思者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而此时的他也陷入了沉思……对自己,对家人,对过去,去未来,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
抬头望向窗外,太阳的已经现了余辉,除了偶尔的狗吠,一片寂静……
4.
许久,母亲打破了平静
“我去做饭你爸快回来了你呀,还是少想你姐,多想想怎么跟你爸说说你自己吧”
母亲带上了卧室的门,去了厨房,。此时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屋里也朦朦胧胧。他似乎已经*惯了黑暗。在黑暗中听着自己的心跳,那似乎是唯一自己还活着的证明。
开灯吧,进了家门,还没仔细看看久别的家。
昏黄的光线下,他转动着目光在房间四处划过。土炕的正前方是南窗,窗前用空心砖搭建了个半人高的平台,简单的铺了张宽木板,上面放了几盘花,仙人掌、芦荟、长的正旺;下面拉着陈旧的布帘。里面放了些日用品;再往左的东南角是张铁方桌,摆放着电视,上面也扇着淡蓝的方巾,不过早已让灰封尘;贴着东墙的是个立柜,从电厂宿舍楼里搬来的,确切的说是许多年前从东北搬来的时候舍不得扔掉的旧物,样式已经很老了,里面的格格都镶着镜子,这却是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款式。上面放了些旧书,还有茶叶,香烟。上面的镜子边上别着几张旧照片:有几张是父母年轻时候南方实*的黑白留影,有杭州的雷锋塔,长春的造纸厂,也有上海的火车站。那个年月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火车站是证明去过的首选之地。照片上的父母风华正茂,眼神中都透着一股勃发的英姿,也许是那个年代赋予年轻人特定的气质吧。父亲一领白衬衣,没有任何样式的短头,不带任何修饰,一副愣头愣脑的青涩朦胧;母亲的则是花布衣,长长的麻花辫。用现在的话说纯真的不能再纯真。可想想现在的父母,白驹过隙,物是人非,却找不到当年的人。
当然还有自己的一些照片。
从小到大,自己总是不喜欢拍照。每次都是别人逼得。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犹如重播往日的历史。已经多久没有回忆那些遥远的童年了?童年,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如此的单调。对于他,更是格外的苍白。
最后,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一张早期彩色照上面:那是他跟奶奶在齐齐哈尔火车站的分别照。他的心被猛的刺痛。照片上的他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啊,衣着破旧,红红的眼睛显然刚刚哭过,冻得通红的小手死死地拉着奶奶的手。
奶奶啊,小锁子已经六七年没有见你了。
奶奶啊,你的好身体还好么。
奶奶啊,你知道我有多想你
我是你的心肝啊,奶奶……他的心想得在流血……直到现在,他不能去想,也不敢去想,为什么父母如此狠心,非要把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从一个跟了十年的至亲身边强行分开,带到千里之遥,而留下的这份离别的痛苦,这份思念的心痛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单独承担。如果注定有出生十年之后的这场分离,那为什么又要出生当时与父母分离。如果自己可以选择,宁可不要离开父母,宁可不要跟着奶奶十年……然而没有选择。现实如此残忍,自己却没有权利选择。
转眼跟奶奶分别又十几年。当年的孩子已经成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些年来,对奶奶的思念从来没有停过,无时无刻;四五千个日日夜夜,从来没有……即使在梦中,奶奶是他心灵最深处唯一可以用生命牵挂的人……
泪眼朦胧,自己的魂啊,已经飘向了生我养我的那片时空……
作者:李洁,作者单位:郓城农商银行丁庙支行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于归来造句,归来造句大全二年级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