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心理咨询之心理疏导疗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心理开导医生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文|袁运录
心理咨询,没有千篇一律的话术。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讲法或问法。
比如中小学生,他们天真烂漫,爱国有理想,我们就用爱国主义思想,英雄主义的话术去讲。孩子们就会激情澎湃,就会被你带上节奏。
碰到信上帝的来访者,你就用上帝《圣经》的语言,说服对方。
遇到信佛的来访者,你就用佛学的语言,与对方共鸣。
碰到学道的人呢,你就用无为的思想与对方共情。
遇到一个因为欠薪的农民工,你就用家庭和孩子去打动对方。
对没有信仰的来访者,你就根据他的爱好选择适当的话术。
一般来说,年轻人讲科学,老年信命运。
对年轻人,你就要科学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讲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以理服人。
对老年人,你只要顺着命运角度,比如得失有道,阴阳平衡互补,基本上都能抓住对方的心。
我曾经做过一个失败案例,来访者信仰西方文化,极力诋毁中华文化,我用中国人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去跟他讲,人家却一句都听不进。
后来我转介另一个人,我建议他采用西方人的信仰,西方人的语言,以毒攻毒,结果很快让对方束手就擒。
所以,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不仅只是教科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为什么那么多持有各种心理学培训证书的人,遇到了真问题,哪怕很小的问题都感到束手无策?
就是因为理论知识和生活见识不一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则不怪,少则多怪。见多识广,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要以各种方式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近山听鸟音,近水观鱼性。你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抓住来访者的内心,你的心理咨询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令人感叹和信服。
举个例子:
有个熟悉的中年朋友问我:袁老师,请你帮我分析下我身上存在哪些缺点?
其实我知道这位熟人有个缺点:发工资时很大方,动不动就请客做东。到月底没钱时,人就焦虑抑郁了,手机关机,玩失踪。人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像双向情感者,开始兴奋,过后开始抑制。
然而,我却说:你没有什么缺点啊。你的缺点就是你的优点,你的优点也是你的缺点。
他问我要不要改掉自己的缺点?我说不用改。你把缺点改掉它,也等于把自己优点改掉了,得不偿失啊。
当然,我们只说的一般的问题,大众化的问题。如果上升到原则性问题,原则性错误,必须要纠正,绝不姑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一般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爱人牙齿生了一个小牙,平时那颗小牙,看不见,即使笑开了嘴,也是笑不露齿。
但当爱人生气发怒的时候,就会张牙舞爪,很是吓人。
我曾因此多次提出过建议叫她去拔牙,甚至夜里醒来也想把她那颗吓人的小牙拔掉。
后来有件事让我明白了,正因为爱人有这个缺点,才有她的优点。
笑容可掬,善解人意,这些优点其实都是用她的缺点换来的。
如果你把身上的缺点改掉了,也意味着就把自己的优点改掉了。
当我把故事讲完,朋友又说:那我能否把优点留下,缺点改掉?
我说,如果这样,你就变成天人了。
什么意思?我做了一个鬼脸,望着他说:
上帝就会把你提拔上天堂当官。因为你太完美了,在人间是一个浪费,只有在天堂才是最好的归宿。
男子沉默无语,笑着离去。
作者简介
袁运录,抑郁症研究者,五本心理学著作者。
1988年到上海接受张景晖疗法,走出口吃和强迫症。
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中国本土心理学秋水理论.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口吃、抑郁、强迫、焦虑、失眠和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
研究方向:抑郁、强迫、社恐、焦虑、口吃、失眠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
代表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强迫症原理与康复》
《抑郁症原理与康复》《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正在撰写约70万字《攻心36计》(上下集)
关于心理咨询之心理疏导疗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