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情结的意思,以及恋乡情结的意思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是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的老三届学员,非常喜欢《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这门课,已经前后听过几遍,每次听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韦老师在课程中独到的见解和技术,对自己的成长也每次都有新的启发和指导。通过两年多的学*,对于“三乐”、“四端”、“五伦”、“性善论”、“浩然之气”等等,听过,感悟过,行动过,心里越来越清晰顺畅。
今年的学*形式不同以往,自己的成长也到了节点,韦老师对我们的点拨也不同以往。听过晓洁主任导课之后,再听已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关于学*中的自我成长,想谈的东西有很多,在此仅就本人经历走过的这两年多,谈谈关于个人成长中的小我“情结”与大我“情怀”。
“情结”,字典解释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通过对个人无意识的研究,荣格发现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个体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丛,荣格将之称为“情结”。“情结”,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意识的冲动。
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体情绪色彩的情结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的个体的、自私的方面。”
弗洛伊德认为,情结是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
“情怀”,“情”是感情,“怀”是胸怀。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指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以人的情感为基础所发生的情绪相对应,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一种开阔包容的心态,是一种纯粹的心。
韦老师讲到心理学家荣格的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情结,那么就是说你可以驾驭你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的事情给你带来的体验;但如果你被情结控制了,一旦情结起作用,无论人是否意识到,情结总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强度情感的影响,甚至是主导性作用。
韦老师在课程中讲到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讲到孟子的大我情怀。讲到怎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大我情怀。
韦老师讲到,强烈的爱或恨、快乐或悲伤、感激或愤怒等情绪,总是会伴随着情结被触及而发作,而你也受制于过去的经历和事情。一个人所产生的问题,往往是因为被情结所困而导致的,这些人的困惑都来自于个人,与自我利益相关的经历和事情,是一种“小我”的状态。可是人生的路很长,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一直沉浸在“小我”的情结里,要试图去改变。心理咨询师的目标就是让人打开一个大视野,所有的心理学方法、一切帮助人心灵的手段,都是朝着这样的目标——从小我层面到大我层面,从情结转换为情怀。而情怀是一种“大我”的状态。
我有一个情节,关于我的故乡,关于我的奶奶。对此,我认可关于“情结”的字典解释:深藏心底的情感。
我在出生仅八个月的时候,因为母亲工作的原因,就被送回老家,由奶奶带大。我的奶奶是一位智慧、慈祥的老人,她善良,勤劳,正直,仁慈,是最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位女性。奶奶不仅是我们家族慈爱的长者,她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悲悯之心。至今村里的老人说起他都还交口称赞。
奶奶从小生活在故乡小村,家境非常贫寒,但她聪颖过人。因为贫穷的家境,也因为旧时代对女子的限制,没有条件读书,但她尊重文化人,喜欢听人说书,也常常边做针线活边在私塾窗外听讲,虽然不识字,但居然凭借过人的记忆力,记住了很多文章故事,也通晓文章事理,所以,奶奶除了具备传统美德的传承以外,还是当时农村里少有的明事理、有见识的人。在当时非常贫寒的条件下,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让父亲和姑姑都上学,在最艰难的时候,少吃无穿,曾经有四年冬天她自己连棉袄都穿不上,只在破衫里面挂上破棉絮,勉强过冬。当时村人曾经劝她,说家里这么困难,让孩子学点文化就行了,回家学个木匠啥的多好。说我的姑姑,一个女孩子让她上这么多学干啥,家里这么困难。但我奶奶始终坚持,我的父亲和姑姑也都勤奋好学、名列前茅,因此,我的父亲成为了有史以来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姑姑也成了当时邻近几村学历最高的女孩儿出来工作。
奶奶不仅自己勤俭持家鼓励支持孩子上学,对村里的乡亲也是倾力相助,扶危济困。我们那个小村不大,村里凡是没妈的孩子或是母亲不能的孩子,奶奶都帮助人家做衣做鞋,在那个年代,村人都感觉这是非常大的恩惠。加之奶奶公正善良明事理,村人凡有家务烦恼、邻里纠葛,也愿意找奶奶调解,村人无不对她尊敬有加。就是对待毫不相识的陌生人,奶奶也是慈悲为怀、真诚以待。我记忆中好多次,在寒冷的冬天,奶奶对待上门讨饭的人,除了给与饭食之外,若在饭点,还总要给人喝点热汤,有一次有个讨饭人衣服破了,大冷天露着肉,奶奶看到之后,把人叫进屋,给吃给喝还给人把衣服补上。
奶奶就这样以她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树立了我们的家风。虽然那时候我们家经济不宽裕,但奶奶总是竭尽所能的帮助到需要的人。听了韦老师《向孟子积极学积极心理学》,我知道,奶奶是拥有丰厚的心理资本的人。
有奶奶陪伴长大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有意义的。无论何时,奶奶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奶奶或许讲得不像教科书那么精准,但故事的精髓、故事的意义以及对我们的教育都恰如其分。最早关于孟子的许多故事,我就是从奶奶那里听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教子成圣人的故事,孟母杀猪教子的故事等等,在奶奶一系列故事的教育滋养下,我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热爱学*,热爱生活的人,也是在奶奶树立起的家风传承下,我们姐弟四人在八十年代都先后考上了大学,这在村里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教育孩子的榜样,也是让奶奶感到自豪的事情。
在我心中如精神的百科全书般依赖的奶奶,于2002年去世了,享年九十六岁。起初我度过了非常悲伤的一段日子,奶奶存在于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无时无刻不会想到她,我闭上眼睛就会回到家乡的小院,各个场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总让我心中悲伤不已,与奶奶在一起经历的许多的往事,象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萦绕不去,就像韦老师说的保护现场,我深有体会。总有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已经走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以为我会逐渐淡忘,但实际却不能,以至于到了几年前我进入更年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状况,特别是晚上只有浅眠,浅眠之中总是走在故乡的街巷中、奶奶的小院里,每每醒来都悲伤郁闷不已。我知道,我是想奶奶了,想那个与奶奶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了。想想我已好久不去那里了,因为我与那里已无任何亲情与财产的归属,爷爷奶奶的坟墓也早已因为工厂占地与几年前迁移了。
韦老师说,在生活的道路上,你会有数不清的心动的经历,但并非每一次心动,都会有行动。从心动到行动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同样只是从心动到迈开脚步的距离,有的人却用一辈子也没有走到。心中有了想法就要去做,去表达,去行动。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要行动。于是,我终于在去年的清明节前夕回到了我百里之外的家乡,回到了那个属于奶奶的小村庄。街巷依旧,老屋仍在,小院如故,依稀都如当年模样。虽然院中情境不再,现在已不属于我们,但这个普通小院的每一寸土地,都盛满了我的童年往事和与奶奶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我在这里长大,在奶奶的陪伴下感受生命最初的爱、温暖、情感、理想和希望。我流连小院的各个角落,如此亲切。我原想只是一个人回去看看,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还都认识我,热情地与我交谈,说到奶奶依然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依然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和家乡的温暖,这是奶奶所带给我特有的内心的安定与踏实。
回来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怀念与感恩》,例数回乡之行的心情,并在我们读书小组的清明节专题读书会上作了朗读,把对奶奶的感情做了表达。这次行动让我内心敞亮了许多,郁结解开了许多,情绪也顺畅了许多。
不久,与百里之外的朋友微信交谈中,无意中说到了这些,不经意中说若能到小时候经常去的地方再走走就好了,得到了他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于是我们联系了另一个朋友,约了一个悠闲的周末,一起去了小时候经常去的记忆深刻的地方,我们一路走一路交谈,一路寻找当年的踪迹,说到奶奶,说到对奶奶的记忆和崇敬之情,说到自己爱学*、爱看书,就是小时候受了奶奶的影响。情境与表达,使我突发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在我独自回程的时候,在我头脑中越来越强烈,就是:我要帮小村里办一个图书阅览室。
回来之后,我把这个想法告知了妹妹,得到了妹妹的大力支持。于是,我想办法联系到了家乡的同学,恰好小村的**是我的一个学弟,他听到我的想法非常高兴,说求之不得,正好他也一直想办一个图书室,但因为经费的原因一直没有落实。我告诉他房屋场地由他负责,书籍由我负责。我在读书会上说了这件事,又得到了读书小组同修的支持。于是,在几天之内,我们就筹备好七大箱共一千多册书籍,我跟妹妹一起送到了村里,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图。
图书室的建立,加强了我与家乡联系的精神纽带。是奶奶一直在静静地、微笑地看着我。在一次次的行动和表达中,我也不知不觉走出了困境,内心越来越愉悦,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就像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表达就是疗愈。风景在旅途中,成长在过程中,改变在不知不觉中。
新学年开学伊始,韦老师就宣布了知行合一计划,第一次是重阳节关爱老年人行动。得知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冥冥之中,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是我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去做的一件事。
我们心理学团队的同伴们,有几个是今年通过我进入心理学网校的,她们也非常期待这次活动,其中的霞同学在齐鲁石化离退人员管理部工作,她明年初就要退休了,她说:我正想在退休之前为老人们做点事,这个活动刚刚好,正合我意;庞同学在齐鲁石化宣传部工作,她说:我们重阳节正要搞一个关于老同志的活动,这个活动正好。众望所归。于是,我们一起策划、一起筹备,从学*网校关于这次活动的精神、构思、策划,到协调、落实,逐一实施,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本来,我只是想尽己所能的为邻近的老人们做点事,为我一直在服务的思齐女子学社的姐妹们做点事,尽尽自己的心意,团队的策划,让这次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齐鲁石化社区,并且齐鲁石化离退部的老人,无论资历、学历还是经历,都是具有较高水平的,面对这样的人群,我开始有些忐忑,怕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能匹配。恰在这时,我们本会团体成长小组接受了“守护天使成长任务”,这个任务让我加深了与组员同学的了解和交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与我的守护天使涛同学的交流中,我被他深厚的志愿者经历所感染,他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坚信:别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够做好。只要认真努力,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做,我一定能越做越好。因为团队里其他同学都是比我晚进入的网校,对网校的事情没有我了解得多,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大多是第一次做,所以我觉得有责任协助她们,我决定跟每个人走完全场。
经过几次细致地制定方案、一一落实,我们开始去做。在齐鲁石化离退部各工作站一共安排了六场,加上我之前定好的思齐女子学社和一个同学在社区的一场,这次活动我一共走过了八场,主讲了两场。在一周时间之内走过八场,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早早到场,布置设备、拍照、录像、传照片、传视频,结束之后还要带着设备转战下一场地,中午来不及休息,还要保证课程质量,精神压力较大,非常疲累。霞同学几次说,王姐,你下午休息一下吧,不用来了。但是我要实现对自己的承诺,走过全场,落下一场就是一个遗憾,也许就是一个未完成事件,就是一个情结。
实际的情况是,与老人们在一起的每一场,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滋养,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机会。参加这次活动的许多老同志,有很多都是老年志愿者,其中有个八十七岁的老人,退休后多年一直义务为群众理发。他耳不聋,眼不花,自己骑自行车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回忆当年,从少小离家,到努力工作,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对国家对企业对家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数走过的生命历程,坦坦荡荡,无怨无悔,对国家对企业对现在的生活都充满了幸福和感激之情。
还有一位老人,在活动的参与中,积极主动、才思敏捷、文笔优美,通过他的分享,我了解到,他十七岁从农村出来当兵,没受过高等教育,一直是自己的遗憾,所以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学*,后来从部队考上了军校,军校毕业在部队也一直努力,不管在任何岗位都做得很出色,后来从团职转业到齐鲁石化,在自己的努力下也把各项新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从来没有停止过学*,还每天坚持写作。
还有八十多岁的张方兴老人,在社区开办“红夕阳讲坛”多年,获感动中石化十大人物之一,曾到焦点访谈接受敬一丹采访。
............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他们说:我们是在发光发热,我们不是发挥余热。
他们说:想做的事太多了,时间不够用。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踏实、努力、积极、阳光的老年人,他们努力让自己舒缓有力、朴实乐观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年轻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虚度年华呢?
这次活动,名义上是关爱老年人,其实真正受益的是我们自己。每场活动结束,我都会想起韦老师说的:打着帮助别人的旗号去成长自己,这不就是我们这些心理学人经常干的事吗!
讲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要对韦老师、对咱们心理学网校、对各位引领我们一路成长的系主任们、对咱们这个积极向上的学*成长团体表达我深深地感恩之情,正是有你们的存在,陪伴我一步步打开小我情结,开阔视野,开阔心胸,不断体验积极情绪与幸福感,走向大我情怀。
向孟子学*,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积极行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追求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做积极正向的表达,才能拥有浩然之气、大我情怀,成就我们的幸福人生。
关于情结的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