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新开河参的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开河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东北是我国人参最有名的产地,而真正人参的老家又在长白山一带,这里出产的野生人参(称为山参)和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几乎占全国的90%以上。
集安位于北纬41°地带的长白山脉吉林新开河流域,与朝鲜一江之隔,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东北小江南”之称。集安当地人参栽培已有400余年历史,是清朝中期贡参的主要产区之一。到了清末,新开河流域园参已自成规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边条白参
人参之所以稀奇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人参都被列为“君药”和"上品"。
参中珍品——边条参
在集安众多人参中,边条参又因其品质优良,形神兼备,具备须长、形美、圆膀、圆芦、酷似人形等特点,被誉为参中珍品。
集安边条参栽培术始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到明万历年间(1573年)已形成小规模栽植。到清道光20年(1840年)边条参的种植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独有的栽培技艺。由于当时的种参之风愈演愈烈,致使清廷不得不以保护圣祖发祥地为名对集安实施长期的封禁政策,这期间集安人的种参行为由公开转为秘密,直至清光绪28年(1902年)集安划归盛京辑安县方解除禁令,边条参的栽培也不断沿袭。
边条红参
新开河——传承经典,开拓创新
2007年,康美“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栽培技艺”被列为“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美新开河参是世界上唯一进行两次移栽,两次修根整形人参,培植技术举世无双。在栽培上采用“顺山倒置”及“两倒制”的栽培技艺,使其在外部形态和内在品质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产的人参,其皂苷含量及其他有效成分均高于普通人参,市场价格也是普通人参的1倍以上。
“顺山倒置”栽培就是依据集安特有地貌、地势特征,将人参种栽顺山体方向芦头朝下倒放栽培。这样的栽培方式,能使山体岩石反应上来的气流与顺山而下的气流交互作用,充分激活人参的生长因子,并使人参因下须整形而形成的伤口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愈合。
“两倒制”栽培技艺是通过两次下须整形和两次倒栽,最大程度利用人参的“返须”和“脱落根”生长*性,使新开河边条人参固有的优美形态得以形成,人参皂苷等其他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淀积,加之采用独特的蒸参、晾晒、干燥、压制、成型等上百道工艺流程,最大限度保留了人参的有效成分,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其原生态特征。这就形成了新开河人参优于其他地区人参的优良特性,确保收货的鲜参总长高达15厘米以上,参龄在6年以上方能作货。
想知道更多养生知识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新开河参的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开河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新开河参的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