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正念,正念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转载自十分心理
刚接触正念的朋友经常好奇地问我,“什么是正念呀?”通常我会回答:“正念不是正确的念头或观念,而是正确心态下的觉知,正确的心态包括放松、接纳、友善、好奇、开放等等。”
似乎一句话就概括了,但往往感觉还是意犹未尽,因为里面其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层次,于是就想写篇短文来专门阐述一下。
当今世界世俗正念运动的源头之一来自流传于东南亚及南亚的南传佛教,“正念”的巴利文(记录南传佛教经典的一种古印度语言)为sammā-sati,意指“正确的念住”。
sammā是个巴利文前缀,指“正确的”;sati是“念住”,指“心清楚地了知对象,不忘失”的意思;而“正念”的英文可译为rightmindfulness。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推测sammā-sati和sati,也就是“正念”和“念(住)”应该是有区别的。
而对于“什么是sammā(正确的)?”在南传佛教界和正念的社会应用领域,一般是指“正确的心态”。
缅甸知名的禅师德加尼亚尊者尤其重视“正确的心态”,他曾经开示道,“正念的意思是不忘失,记得。不忘失什么?你不要忘记什么是正确的和有益的,(对于禅修者来说)同时也意味着正确的禅修心态和正确的禅修对象......正确的心态是禅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正念减压课程(MBSR)的创始人卡巴金博士给正念下的定义是:“正念是一种有意地,不加评判地,对当下的注意(觉察)。”其中的“不加评判”就是一种“正确的心态”。
Brown、Ryan和Creswell定义正念为:“对当下事件和经验的一种接受性的注意和觉察(2007)。”里面的“接受性”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
Bishop、Lau和同事则认为正念包括两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对当下的,此时此刻的体验的觉察;
第二个要素是对体验采取一种好奇的,开放的,接纳的态度。这第二个要素明确地指向了“正确的心态”。
关于“正确的心态”,卡巴金博士在其第一本专著《多舛的人生》FullCatastropheLiving中就强调过正念的七种心态:
1.不加评判(Non-Judgmental):不对自己情绪、想法、身体感觉等现象做好或坏的价值评判,只是纯粹的觉察
2.耐心(Patience):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有耐性地与他们和平共处
3.初心(Beginner'sMind):常保持一个初学者之心,保持好奇,开放,以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现象的发生
4.信任(Trust):相信自然的安排,相信生命的智慧与能力能带来最适合的安排
5.不强求(Non-Striving)/无为(Non-Doing):只是无为地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不强求想要的目的
6.接纳(Acceptance):愿意如实地观照当下的身心种种现象
7.放下(Letitgo):放下种种的好恶分别心,只是分分秒秒地觉察每个当下发生的身心现象。
而这些“正确的心态”既是正念行者在练*中必须经常检视的方向标,也是整个正念练*所要培养的目标——个人内在的“状态/境界”(动态的),即良好的心的品质。
所以一开始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述“正确的心态”只是来自导师的结论性的“道理”,属于二手的“智慧”,只有经过时间的锤炼和沉淀,这些良好的心态才会自然地生发,并作为自身的“智慧”和“状态”逐渐由内而外地呈现出来。
也许可以说,这种“正确心态下的觉知”练*是目前多数禅修体系以及国际知名正念课程的核心技法,其中包括止禅的练*(随息或数息练*等)、开放觉知练*和若干辅助禅法(慈心想、感恩念等)。关于这个层面的正念练*给人带来的许多利益,目前网上已有非常多的研究报告和介绍性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站在去宗教的社会化正念运动的立场,写到这里也许就可以搁笔了。但不少喜欢刨根问底的正念行者可能并不会满足,因为大家相信约2500年前北印度的悉达多太子证得了无上菩提(最究竟的智慧)和痴贪嗔的彻底解脱,而据说那是一种最好的身心状态。
而向往之余,一心求索的禅修者不禁会问“佛陀是通过什么方法成就的?”是“正确心态下的觉知”吗,还是其它的方法?说到这里,其实就进入禅修道次第的领域了,面对拥有三大语系(南传、汉传和藏传)、宗派林立、经典浩瀚,令人眼花撩乱的古老佛教,究竟哪条是佛陀亲传的菩提道呢?此刻“拈花微笑”也许是最聪明的做法了。
当然在这里,除了“微笑”和“无诤”以外,我也愿意说明一下自己的抉择,个人更倾向于从南北传早期佛典(南传《相应部》和北传《杂阿含》)对比抉择出的原始佛法,其核心的教法是十二因缘,禅法的精髓是因缘观,而“正确心态下的觉知”则是基础的准备功课;
并且在原始佛法中,“sammā-sati正念”是指“对因缘法及缘生法的正知善见(如实观察)”,而非其它。
poooo原始佛法(佛陀原初的教法)是世界佛教界、佛学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界数代精英人士历经两百多年的严谨探究而贡献给社会的颠覆性发现,有缘的朋友请参考www.arahant.org.cn,里面有丰富的资料可供研究,本文就不展开深入的探讨了。
在面向社会大众的正念课程(正念减压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等等)里,虽然不同的正念导师往往会有不一样的修行传承。
比如卡巴金博士本人的修行就至少融合了南传的念住禅法和曹溪宗(属于禅宗)的心法,而我所知的一位资深的MBSR老师是缅甸雪吴敏禅法系统德加尼亚禅师的弟子,另一位知名的正念导师则是缅甸马哈希禅法的长年练*者。
但由于这些课程的学员多数是正念的初学者,再加上课程设计中刻意的去宗教化,正念导师们一般会聚焦在常用正念技法的教授上,而不会涉及过多佛教法义和修行道次第的探讨,我也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个比较明智的做法。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大多数的正念导师们是志同道合的,大家都在致力于正念的广泛传播,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身心更为平衡,生活变得从容,生命渐多智慧。
作者:陆维东,组织进化顾问、正念领导力与个人进化教练、生机全蔬食推动者,同时他也是进化组织研*社的发起人、2017/2018组织进化年会联合创办人、觉醒商业论坛发起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原外企资深经理人。
关于正念,正念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