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线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红线麻图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红线麻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出身农家的我,虽然在城市生活,但没事时仍喜欢到田边地头溜达,东看看,西瞧瞧。前几日,忽看到路边一簇麻长得非常旺盛,看着绿油油的麻杆,正面绿反面白的叶子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猛然回想其儿时家里常种植红麻的情节,顿时倍感亲切。我伸手轻抚麻叶,感受麻叶的柔软,思绪却飘到家乡当年红麻收割时节……
家乡一般种植红麻,一株红麻能长到3-5米高,约钓鱼竿粗细,远看若去掉叶子就是一个修长的绿杆子,若去掉绿皮,就是一根白色的长杆,小孩子特别喜欢用修长的麻杆玩一些“打仗”类的游戏。麻杆看上去美观,杆身光滑,但去皮晾干后韧性不足,易断,所以就有“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的歇后语。
红麻一般成片种植,连片的麻一根根笔直向上,基本看不到弯曲的,非常壮观。所以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在9月的时候,红麻成熟了,就要开始一年一度的收麻活动了,从割麻到卖麻其实还是个比较费劲的过程。
割麻。用镰刀在红麻的根部进行收割,然后再用镰刀快速将麻杆上的麻叶削除,再将每把收割的红麻整齐堆在一起,最后用稻草绳捆成一个小捆,便于搬运。由于镰刀非常锋利,且麻杆也非常长,收割后的地里留下很多较为尖锐麻根茬桩,担心小孩受伤,所以这个农活一般不让小孩参与。
剐麻。用一个长条椅子,在椅子的一端固定一节树丫,人坐在长条椅子上,面对树丫。把麻杆根部用柴刀划个口子,把麻杆头的麻皮剥出一段,然后一手捏着剥出来的麻皮,一手把麻杆放到树丫外,从树丫中间拽着麻杆头的麻皮,然后用力一拉,麻杆从树丫外像标枪一样射出,犹如金蝉脱壳,麻皮就全部顺利剥落下来。此活非常有意思,没有什么安全危险,且可以在树荫下操作,劳动量不大,因此很多小孩也参与其中。剥下来的麻皮按自然长度、不折叠、用麻绳进行捆绑,麻杆则进行晾晒后作柴火用。
沤麻。麻皮剥下来后,接下来就是将捆扎好的麻皮放到河水里进行浸泡,使之自然发酵,达到麻皮脱胶、获其中纤维的目的。通常用石块或木头把成捆的麻皮压入水中,浸泡约8~14天,一直到麻皮变成浅黄色,表皮粘滑易脱落为止。
漂麻。沤麻结束后,大人们穿着下水衣到河里,把浸泡好的麻拉到身边,双手拿起一捆麻的一头,然后在河水里来回摆动洗麻,这时,麻皮上已经泡软或泡腐的表皮受水冲击而纷纷脱落,白色的麻纤维就慢慢洗露出来了。
泡过麻的水比较脏,还有些臭味,河水很快被污染,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基本毫不在意在污水里作业,有勤快的人还晚上一个人在河里夜以继日地漂洗麻皮。也许是收获的喜悦掩盖了污浊的环境,在现在看来脏乱差的环境,当时的人却津津有味甚至不知疲倦地干着。
漂麻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对河水的污染,这时河里的鱼因为污水的侵袭而浮出水面,甚至成群游来游去。同时,村里大人小孩,拿着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齐聚河边,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用各种鱼网捕捉的,有用鱼叉直接叉鱼的,有划船直接用捞子捞的,有用竹竿直接击打的,有用手直接抓的,甚至还有人不顾污水影响直接游泳去河心抓的……这种情节一直要延续一个月,直到所有的漂麻工作结束,河水重新变清,河鱼不再出水浮头为止。可见每年的漂麻对河里的鱼儿也是一场灾难啊。
晒麻。漂麻结束后,将漂洗好的麻放到村里的广场及屋前屋后搭的架子或拉好的绳子上晾晒,让麻晒干。期间对一些没有漂洗干净的麻皮进行人工剔除,并保证在晾晒过程中尽量不让灰尘或其他杂物粘在麻上面,保证麻的干净整洁。
捆麻。晾晒好的麻白净、光滑、松软,散发一丝丝麻的气味。这时,将麻按照目测的品质进行分类捆扎,要做到麻齐不乱,每捆10公斤为宜,便于搬运堆放。晾干后的麻要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防止潮湿霉烂。
卖麻。麻家用主要是编织麻绳,绝大多少是卖给国家,当时也是农民的任务之一。找一个晴天,把家里的成品麻一捆捆搬上板车,然后运往收购点。收购点工作人员根据麻的品质进行分类收购,我记得当时一斤一级好麻不到5毛钱。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还处于爬坡阶段,卖麻还经常收到国家打的“白条”,等政府年底划款后再拿“白条”去兑现。现在想起来不可思议,但当时就确确实实发生过多年。
红麻主要是用来制作麻袋,麻布等,但用红麻制成的布非常硬,穿起来不舒适,且也不怎么保暖,还要用染色剂进行染色,洗衣时还不停褪色,如不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一般人不愿意穿麻布衣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棉布、化纤等各种材料的衣物快速充斥市场,麻布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仅仅用于制作一些编织袋等,社会对麻的需求急剧下降,因此,现在基本看不到红麻的种植了。
红麻现在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但红麻收获的情节经常出现我的脑海,尤其是那河两岸,万人空巷子齐抓鱼的情境,使我久久回味,也许我怀念的不是收麻的辛苦过程,而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无忧无虑、随心所欲抓鱼的乐趣。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