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群体心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区别,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群体心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群体心理,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心理,定义是在群体成员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的心理活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看做是“群体”这个人的心理。
一般而言,群体心理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极端的,在《乌合之众》中是这么形容的“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虽然这段话有所偏颇,但是在大的方向上面无疑是正确的。
非理性
作为个体,在群体事件中是非理性的。群体中的某个人不会去分辨群体正在做的事情性质如何,利弊如何,是否正义等等。甚至于个体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对于事件、运动的结果如何也不会进行任何考虑。例如笔者在初中时曾经参与过一次群体事件,那是因为下雪,初一、初二以及高一、高二都放假了,只有笔者当时所在的初三和高三两个年级要继续上课。初三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满,而表达不满的方式是利用下课时间在楼道上一起喊,一起跳。从理性角度进行考虑,无论是温和的派出代表与学校进行沟通,还是极端的罢课都好过于在课间的这种行为。但是没人考虑到了这些。而从结果考虑,倘若学校的教学楼修建的不是那么坚固,而学生行为——一齐跳、一起喊因为共振的关系对于教学楼造成了实质上的破坏,那对于被分配在教学楼高层的初三学生们将是一起灾难。但是在行动时没人考虑了这些,而是看到了有一些人这么做便不经思考的参与了进去,不管方法,不计后果。
情绪化
在群体事件中,整个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体都是情绪化的。这种情绪化的来源是人的共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网络上、现实中,参与群体事件的人很多是与这个事件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的,甚至有很多人是做不到感同身受的。但是由于群体的影响,他们会想到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了自己身上会如何,并带着这样的心态,跟随着大众共同的去做某件事。同样是以笔者初中时的群体事件为例子。其实对于大多数参与这次活动的学生来说,放假,也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学*。毕竟是临近中考的时间,对于初中生来说假期是被作业与补*班填满了的。但是,参与了这次活动的所有人,都是怀着厌恶学校剥夺了自己休息时间的情感进行的行动。而且在行动中,也是对于校方的厌恶压倒了一切。哪怕那些成绩好的、受老师喜爱的、喜爱老师的、甚至是喜爱学校的人也都是怀着这种情绪。
极端化
一旦群体的行动开始了,就不存在于折中、退让。目的未完全达成,就是完全未达成目的。这可以说是群体活动对于诉求的写照。同样以笔者初中时的群体事件为例子,对于“上完这周提早放假”、“上到礼拜三,让所有老师对于这学期的课程收尾后再放假”、“明天开始期末考,考试后就放假”这些提案都是拒绝的,学生们的诉求有,且只有一个就是马上放假,作为群体,不接受任何其他的提案。
我的同事——湖南企发文化传媒的员工曾经问过,是否能认为群体的这些心理,就是群体中每个人的心理,换句话说,在同一个群体中进行相同活动的个体的心理是一样的。我对此持否认态度,个体的心理是复杂的,在群体中,他们行为的趋同化是一种从众,和被感染。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哪怕他们做着相同的事。
好了,关于群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区别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