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胃癌晚期多处骨转移和胃癌晚期多处骨转移是怎么得的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胃癌晚期多处骨转移以及胃癌晚期多处骨转移是怎么得的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我国新发胃癌约47万人。在这些新发的胃癌中,大约70%已经发展到晚期,其中更有50-60%发生了远处转移,而且大多数转移都是多发的,包括单个器官的多个转移,如肺多发转移、肝多发转移等,以及多个脏器转移。
当胃癌发生多发转移后,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通过局部治疗手段消灭肿瘤的机会,只能采取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局部治疗手段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治疗的目标也从彻底治愈疾病,变成“带瘤生存”了。
一、晚期胃癌多发转移怎么治疗?
据统计,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晚期多发转移胃癌,平均生存时间只有3-4个月。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但随着治疗的持续,二、三线治疗效果一般远不及一线治疗。
1.晚期胃癌一线治疗
双药化疗±抗HER-2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标准持续时间约4-6个周期,在肿瘤明显控制后定期复查。
化疗:主要的药物有氟尿嘧啶类(5-FU、希罗达、替吉奥)、铂类(奥沙利铂)和紫杉类(多西他赛、紫杉醇),常规方案为奥沙利铂联合5-FU的FOLFOX方案。
有研究表明在非肠型的晚期胃癌中,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SOX方案疗效更好,主要表现在毒副作用更低上。
抗HER-2治疗主要针对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主要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已经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但其他抗HER-2药物如帕托珠单抗、TDM-1等并没有很好的研究结果。
2.二线治疗
单药化疗为主,标准治疗持续时间同一线治疗。药物选择视一线治疗和肿瘤进展时间来定。从一项日本进行的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的疗效对比来看,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食欲下降较多,过敏反应发生少。
雷莫芦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联合紫杉醇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平均生存期为9.63个月。
3.三线治疗
国内目前推荐的标准三线治疗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类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已经成为标准的三线治疗药物。研究显示,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疾病控制率从8.79%提高到42%。
免疫治疗药物:纳武单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的三线治疗,与安慰剂相比,纳武利尤单抗的1年生存率从10.9%提高到26.2%。
帕博利珠单抗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平均生存期也有6个月。国产PD-1药物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正在进行,总体治疗反应率在10%-20%之间,安全性也较好。
抗HER-2药物在晚期胃癌的二、三线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的一、二线治疗中的研究均未得出很好的结论。
但作为新的治疗手段,仍建议患者多多参加相关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在一些免疫联合化疗、靶向联合免疫等小规模研究已经有好的结果呼之欲出的情况下。
4.其他治疗
放疗:脑转移、骨转移后,局部放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姑息性手术:在晚期胃癌导致出血、梗阻、疼痛后,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
?
另外还有支架植入、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总体上都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
二、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怎么办
腹膜是包绕所有腹腔器官表面的一层浆膜。因为它范围广泛,转移后容易出现癌性腹水,不具备被局部处理的可能。所以腹膜转移不被认为是“单一远处转移”。
晚期胃癌的腹膜转移率约40%,癌性腹水发生率高达90%以上。治疗模式以全身药物治疗+腹腔灌注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只在少数前期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中进行,争议较大。
临床上分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肉眼可见腹膜转移”两种类型。
1.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
就是在腹腔发现了胃癌细胞,但没有看到明确的转移灶。全身化疗+腹腔灌注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有研究显示,在7名化疗效果好(化疗后腹腔找不到癌细胞)的患者中,进行胃癌根治术,平均生存期36.1个月,2年存活率71.4%。
目前普遍认为,该类患者的腹腔癌细胞的有无与预后关系密切,但是否进行胃根治性切除仍存在争议。
2.肉眼可见腹膜转移:
化疗后转移灶短时间内缩小,然后再进行腹膜转移灶切除,这时的手术被称为“肿瘤减灭术”。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灭掉腹腔的癌细胞,大多数病例会很快出现腹膜复发。
在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围绕指南来给大家简单讲解了晚期胃癌多发转移的治疗。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国产药物参与到治疗中来,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无论是药物的选择,还是治疗的效果,都会达到更理想的目标!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