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畅享游戏,快乐生活!
手机版
扫描查看手机站

苯基乙胺与爱情的关系(苯基乙胺)

时间:2023-11-17 11:04:56 编辑:

很多朋友对于苯基乙胺与爱情的关系和苯基乙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审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系博士王珏

徐文婷文□马宏亮绘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隔河相望的牛郎和织女会于鹊桥相会。虽然现代人将七夕看作“中国情人节”是对“乞巧节”的误读,但这并不影响人们为浪漫的爱情而感动。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爱情,有人说是心潮涌动、患得患失,有人说是心意相通、肉体相吸,也有人说是生死相依、福祸相随……情为何物谁也说不清,但当它到来时,体内确实产生了生理变化。

美国心理分析学家迈克尔·莱柏温兹在《爱的化学》一书中提到,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苯基乙胺都是启动“坠入爱河”程序的物质基础。苯基乙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能让人感到极度兴奋,觉得更加有精力、信心和勇气。在它的作用下,呼吸和心跳都会加速,手心出汗,面色发红,瞳孔放大,产生“来电”的感觉,爱情破土而出。不过,它也会令人自信心空前膨胀、执著偏见、失去客观思维能力、抑制记忆力和注意力。正因如此,坠入爱河的人常常会丧失理智、意乱情迷、“情人眼里出西施”。值得一提的是,人在受到外部刺激时,比如遇到危险、玩惊险游戏、看惊悚片等,苯基乙胺也会急剧增多。若此时身边恰好有人相伴,那么很可能错把由刺激情境引起的心跳加速理解为心动,故而滋生情愫,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吊桥效应”。

作为神经递质,苯基乙胺还有一项重要作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随着两人进一步接触,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升高。多巴胺常被称为“快乐激素”,顾名思义,它会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所分泌的多巴胺越多,就会越欢欣愉悦,恋人拥抱时感受到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也是由此而来。不过,多巴胺还是成瘾的始作俑者,烟瘾、酒瘾等都是人们对多巴胺欲罢不能的结果。同样,热恋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焦灼感、恨不得时时刻刻腻在一起的迫切感,也可以看作一种另类的“成瘾”。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身”。牵手、拥抱等肢体接触会刺激大脑,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它有着强大的血管收缩作用和神经传导作用,会引起血压、心率和血糖升高,制造了激动兴奋、小鹿乱撞、怦然心动的感觉。

一般来说,苯基乙胺的浓度高峰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左右,平均不到30个月的时间;而当两个人相处久了,尤其是重复做一件事次数多了,即使它本身会令人快乐,大脑分泌出的多巴胺也会越来越少,通常一段感情中的“新鲜感”可以持续几个月到4年不等,平均约有3年。

当激情退却,要想继续维持一段感情,内啡肽和催产素就必须登场。如果说,前述三种物质属于“爱情激素”,那么内啡肽和催产素就该被称为“婚姻激素”。内啡肽通常在热恋过后分泌较多,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感到安逸、温暖、亲密、平静。虽然感情不再让人激动兴奋,但温馨的氛围一样能使人“上瘾”,产生历久弥新的稳固关系。不同于其他激素走神经通路,催产素需要随血液传递爱的信号,虽然速度慢了很多,但威力不容小觑。催产素的“主业”是刺激子宫肌肉收缩,促进分娩及泌乳,但男女均可分泌,常常在拥抱、性爱时释放。它能让伴侣之间产生放松感、信任感和安全感,还能激发保护欲,进而增加依恋感,令人矢志不渝。因此,催产素是控制爱情忠诚度的关键激素,也是很多人感到爱情向亲情转变的重要原因。

了解爱情背后的生理变化后,可能有人会说“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几种激素”,也有人会因“爱情不能天长地久”而失望。但也正因这些激素的扑朔迷离、稍纵即逝,爱情中的每时每刻都值得我们万分珍视与享受。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热门文章

推荐专题

更多>>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