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门槛效应,以及门槛效应模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分出两组家庭,并派实验员访问第一组家庭,要求他们将一块小招牌挂在窗户上。
一个月后,实验员再次访问这组家庭,并拿来一块又大又丑的招牌,要求他们放到庭院中,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家庭都愿意接受。
而实验者来到第二组家庭,直接请求将这块丑招牌放在他们的庭院里,结果有八成的家庭都不肯接受。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登门槛效应”。这告诉我们,当你答应了对方的一个小要求时,就很有可能陷入对方“登门槛效应”的陷阱中。
人和人交往,最忌讳的就是一味的善良。
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要将善良浪费在那些不值得的人身上,做一个善良的人很重要,但做一个聪明的善良人更重要。
-1-
你的善良很贵,别用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有句话说得好:“不尊重你的人,百分之百都是瞧不起你的人,并不是他是个直性子,而是从心底深处不在乎你。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收起你的大方,不要去沟通,不要去交流,也不要去愤怒和难过,你只需无视远离。”
我们总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尽力对身边的人好,可是有时候会发现,对别人施以善意后,并未等到对方同样的对待。
善良很好,但要分清对象。
你一味地付出,不一定就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一定要遇到对的人才能有所反馈。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是一个善良天真的人。
但*惯性的与人为善如果给错了人,那么就会变成伤害自己的匕首。
松子原本拥有美好的人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她,长大后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可以说生活美满幸福。
在一次修学旅行中,她发现叛逆学生龙洋一偷钱,善良的松子主动为其顶替罪名。
令松子没想到的是,学校得知此事后,龙洋一竟反咬她一口。松子因此被学校开除。
多年以后,松子意外重逢龙洋一。
此时的龙洋一无所事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混。而松子则是被生活折磨后一心渴望爱的孤独女人。
松子不仅原谅了龙洋一过去的伤害,还和他在一起,甚至为了他被打被骂被追杀也没有选择离开。
但即便松子苦苦守护这份感情,两人依旧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和龙洋一分开后的松子自暴自弃,对人生再无想法,直到故事的最后惨死在一个深夜里。
松子悲惨的结局,似乎从开始就写明了预兆。没有底线的善良,仿佛是这个悲剧的导火索。
人生本就如此,善良用错了对象,就成为别人伤害我们的媒介。
见多了人来人往后,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善良免费但不廉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相互的,我们从不缺善良的心,但真心留给懂得相同情感回馈的人,这样彼此的情谊才会慢慢加深。
-2-
没有锋芒的善良,只会刺伤自己
三字经中有句话叫:“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生来就怀着一颗善心,只不过受到后天的环境影响,有的人仍然选择保持初心,而有的人早已在时光的冲刷下面目全非。
善良有尺,容忍有度。
对待你的付出视若无睹,甚至嗤之以鼻的人,及时止损,远离就好;当有人借助着你的善良,得寸进尺,提出越来越无理的要求,这时候请收起你的善良,要不然会伤害到自己。
人生漫长,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图报,有的人就是仗着你的善良,无休止地索取。
所以古人告诫我们要:“方圆并用。”
无论你是谁,你的善良都应该不失棱角。
很喜欢《冰与火之歌》中艾丽娅·史塔克这个角色。
她和姐姐珊莎不同,姐姐总是柔软妥协的,在生活的洗礼下,选择了委曲求全。
而艾丽娅在父亲被出卖后,见识了人性的冷暖,却仍能勇敢坚定,恩怨分明。
她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小胖子,对方为了获取悬赏金,决意去告密。
艾丽娅深知若被抓获,必将面临死亡或更糟的命运。
她悲愤交加下,也明白此时必须自保,于是她抽出利刃,毫不犹豫刺向对方,安全度过此劫。
艾丽娅面对恩人时,尽力回报;面对仇人时,也不惜动用暴力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生存的压力下,她善良并不软弱,而是坚定有力,用善良和锋芒共同谱写了自己的传奇。
《道德经》中说:“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
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符合天道。
善良本没有错,但要带点锋芒,才能保护好自己。
-3-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杨绛先生曾说:“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善良不是鸣钟,你敲打就会有回应,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我们的善良相配。
农夫与蛇的故事至今还在提醒着人们,你付出的善良,得到的不一定就是善良,也有可能是对准自己的刀刃。
旧时听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富商有一个穷亲戚,富商想帮助他,但又怕他觉得难堪,于是决定每天给他一元,每天如此,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十元,在当时,这解决了亲戚一部分的生活问题。
起初亲戚很感激,但时间久了,他把这笔钱当做是自己每天固定的收入,心安理得地接受。
直到有一天,富人不再给钱时,他充满了怨恨,好像是富人欠他的一样。
富人是觉得这样接济并不能让他们一家有长久的生活保障,也很难让他们一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想换着方式接济,比如给亲戚介绍工作,或者帮他做点小买卖,也好有个营生。可是亲戚不但没有理解他的用心良苦,反而一味地抱怨、痛斥富人。他只想“不劳而获”,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自己应得的。
善良我们都有,但不可以滥用,失去了原则和底线,我们也就沦为别人眼中的“滥好人”,付出的善意永远得不到回应。
这世间,不是所有人都能懂你的好,你的付出,别人不一定就铭记于心,你给予的帮助,别人不一定就心怀感激。你的善良换来的也有可能是背叛或者唾骂。
所以,不如我们直接把善良留给对的人。
诗人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懂得感恩的人,哪怕是你不经意的一句鼓励,他都会记在心底很久;不懂感恩的人,就算是你为他豁出身家性命,他也只会觉得这是你该做的。
你的善良很贵,请好好珍惜,留给善待你的人。
关于门槛效应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