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性格内向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性格内向的人的特点,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性格内向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作者:胡慎之
知名亲子关系专家
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微信公众号(ID:hushenzhixl)
读者来信:
胡老师,您好!
我请问一下,男宝3岁7个月,说话做事总怕自己错了,不敢说不敢做。比如说学英语,怕说错不说,怕选错就不动,在家这样学校更是。
如果说家长管教严格造成的还可以理解,但是我和他爸爸都不是很严厉那种,也一直觉得他胆子小,鼓励他,请问老师怎么引导?
这位读者:
你好,欢迎你的来信。
首先在这里,我们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对于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我们不能随意判定他是胆子大或者胆子小,因为他的性格部分还没有真正地定型。
所以说这个孩子是外向型的性格,还是内向型的性格,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往往内向型性格的孩子,会被自己的父母定义为比较胆小,并且不是很大方的。
第二方面的话,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非常大方的。比如有一些孩子,他可能需要更多的试错机会。对于他来说,也许他会对很多的东西有好奇,然后他会去尝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间检验自己的一些能力,孩子不一定生下来就是大大方方的,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的过程。
而且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3岁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不稳定的;一方面他可能想走出去,但另一方面,他依然很依赖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外面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一种小心翼翼的状态,只是我们把这定义成“胆小”而已。
第三方面,所谓的“严厉”,其实不仅仅指的是表面上的严厉,比如训斥孩子或者打骂孩子这些,还包括了我们作为父母内心中间的“严厉”。什么意思?我们说,严厉的父母往往是挑剔的,所以挑剔也是严厉的一部分。
比如当我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不如我们所愿时,虽然我们可能没有表现出失望的感觉,但是其实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就算你对他鼓励也好,或者安慰也好,如果你是为了让孩子胆子大一些,去做一些你认为正确的事情的话,他会知道你不是真心的。
所以当我们说到“严厉”的时候,不单单指的是表面上的严厉,还有更深层的内心中间的“严厉”。
第四方面,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是胆小,只是说他不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如果孩子已经长到3岁多了,他的语言能力已经相对来说发展得不错了,那么在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间,他是能够获得一些成就感的,而这种感觉是需要被及时回应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跟他的互动中间,及时地回应孩子的话,他感受到被支持的感觉,会更加愿意去跟别人交流。
那么最后,当我们看到孩子这个样子的时候,我们心里会有什么情绪呢?或者说会被激发出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可能作为父母,需要有更多的觉察,来看看这件事情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总的来说,一个3岁多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去理解一些成人世界的道理和规则,而且在人与人的社交的过程中,他还没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交模式。因此我们作为父母,更多的可以演示给孩子看怎么做,这是身教的部分。
当我们觉得孩子不懂得怎么去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们可以待在他身边,让他看看爸爸妈妈是如何跟其他人交流的。
在这个过程中间,孩子可以慢慢去学*和认同,同时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他练*的话,他会越来越好的
作者介绍: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课》在喜马拉雅热销中。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