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气冲的准确位置及作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气冲的准确位置及作用图片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的状态。
小儿疝气首先影响的是患儿的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厌食、哭闹不安、腹痛、便秘等症状。
小儿疝气的最主要的症状出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小儿疝气多是因为咳嗽、打喷嚏、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
按摩理疗方法
按摩部位:腹部
按摩手法:掌心揉捏法
按摩方法:用掌心由腹部从左向右做旋弧状揉捏,腹部温热即可
时间:1~2分钟
按摩部位:下腹部及肠段脱出口
按摩手法:食指捻揉法
按摩方法:用食指着力在腹腔下缘之皮外环处反复捻揉
时间:5~10分钟
天枢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气海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归来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旁开2寸
气冲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旁开2寸
按摩手法:拇指按压法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依次按压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归来穴、气冲穴
时间:1分钟
注意事项:按摩力度宜平稳缓慢进行
八髎穴定位:位于骶椎,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
按摩手法:掌心搓按法
按摩方法:用掌心迅速搓热患儿的八髎穴和督脉,从下往上搓按,力度不宜太重
次数:10次
艾灸理疗方法
神阙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关元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准备工具:温灸盒
艾灸方法:将燃着的艾灸盒放于神阙穴、关元穴上灸治,以穴位上皮肤潮红为度
时间:10分钟
注意事项: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暴露皮肤
大椎穴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穴定位: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八髎穴定位:位于骶椎,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
准备工具:艾炷、温灸盒
艾灸方法:艾炷放在大椎穴上灸治,艾灸盒放于命门穴和八髎穴上灸治
时间:10分钟
刮痧理疗方法
百会穴定位: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准备工具:刮痧板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侧边刮拭百会穴,并向穴位四周呈放射性刮拭
时间:3分钟
期门穴定位: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准备工具:刮痧板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刮拭期门穴,以皮肤表面出现潮红为度
时间:1~2分钟
天枢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准备工具:刮痧板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由上而下刮拭天枢穴,以皮肤出痧为度
次数:20次
阴交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准备工具:刮痧板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刮拭阴交穴,可不出痧
时间:1~2分钟
筑宾穴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
准备工具:刮痧板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侧边刮拭筑宾穴,以皮肤表面出现潮红为度
时间:3~5分钟
注意事项:"出痧"的皮肤发红,甚至有的略微发紫,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
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大肠俞穴定位:位于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小肠俞穴定位: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准备工具:刮痧板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侧边由上至下刮拭大肠俞穴到小肠俞穴,力度适中,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次数:20次
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
对症食疗方
鸡肉糯米粥
【材料】
鸡肉250克,糯米50克。
【制作】
①将鸡肉、糯米分别洗净;鸡肉去骨,切成小碎块。
②将材料放有盖瓦盅内蒸熟熬粥。
【功效】
鸡肉具有温中补气、益精填髓的功效;糯米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本品适用于气虚体弱、小腹疝气坠胀不易回纳的小儿患者。
山药肉鱼汤
【材料】
山药30克,龙眼肉20克,黑鱼1条。
【制作】
①将收拾干净的黑鱼在开水中烫一下;山药去皮、洗净、切块。
②烫好的黑鱼与山药、龙眼肉放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熟服用。
【功效】
山药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黑鱼有补脾胃、利水气的功效。本品可以改善脾胃虚弱腹胀,缓解小儿疝气。
茴香鸭蛋饼
【材料】
小茴香15克,食盐3克,青皮鸭蛋2个。
【制作】
①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末。
②将粉末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5日为1个疗程。
【功效】
本品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治疝气的功效。
茄子汁
【材料】
茄子50克。
【制作】
①将茄子洗净备用。
②将茄子水煎取汁,饭前温服,每日2次。
【功效】
本品对轻度疝气有收敛固提之效,并可改善疝气带来的不适感。也可根据小儿的口味将茄子凉拌、煎炒、油炸食用。
山楂橘核汤
【材料】
橘核、山楂核各30克。
【制作】
①将橘核、山楂核洗净备用。
②将橘核、山楂核用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本品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能有效防治疝气。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