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没想到 还是个处的问题,以及和没想到 还是个处小说总裁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收到日照市青年作协讲一讲散文写作的邀请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因为忙着修改单位的书稿,没顾得上系统整理一下讲课的思路,只是列了个提纲。上周四林丽主席问我要讲课的题目,并通知周六(9月23日,秋分)下午开讲。当时我还没有给这堂课起个题目,只好临时诌了个“家园与远方”,结果周六下午开讲时为了解释这个题目浪费了一些时间,此是后话。周五上午仍在修改书稿,下午单位主题***日和中心组学*结束后,已是五点多,才下手搞了个简单的PPT。拟了个框架,分“家园何处,远方何在;散文何谓,散文何为;句秀、骨秀、神秀;致广大而尽精微”四个部分。发给了承办方山东律苑律师事务所的现场策划人员。
青作协起初的意见是采用对话的方式,后半程大家再聚谈,后来考虑到时间关系,让我适当压缩一下课程。但我准备的一些东西过于庞杂,每一个点都可能引申好多,原准备一个半小时的发言不得不压缩到四十五分钟以内,于是好多内容只能语焉不详了。所以就有了第一个“想不到”,我没有想到一开始就在“家园和远方”的概念中纠缠不清,看到大家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马上就意识到课程结构有问题,这个东西是需要放到课程最后作为总结性延伸来讲的,劈头就说,未免抽象。于是抛开准备好的长篇大论,搞了个现场互动,让大家随便出题目,我“五秒成文”,五秒钟内口述一篇五千字以内的散文。林丛主席给出了个《远方》的题目,于是我用“文心一言”不到五秒就“写”出了一篇结构完整而且有情怀、有道理、有高度的散文。由此引出来“散文的突围”话题。接下来再衔接到当下散文的概念、形制等话题。
第二个没想到是在讲解语言的时候自己做了简化,该讲到的韵律节奏以及私人语言和公共语言等问题几乎只字未提,这个其实可以结合日照诗坛的某些现象做个适当延伸的。时间当然是一个问题,关键是自己对听众的预判有些错误,其一是认为大多数人可能读过我前两天写的“维特根斯坦与语言问题”,其二就是我可能错误地评估了听众对散文的真正认识,以为这些问题不是问题。笑天老兄在活动结束后对我抱怨了好几次“没有讲到重点,没有讲出要讲的东西,听得不过瘾”,当然不止因为我在技术问题上含含糊糊,还因为我可能没有他想象中的或者文字表现中的那么有批判性。譬如我也曾谈到当代文学产品很多但质量不高达不到“名著”标准的问题,但对“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答案是“我也说不上来”。其实自己知道这明显是一种托词和逃避。
第三个没想到是活动的效果超过预期,特别在葛小明发言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一个感觉,就是这次“论坛”的成果要比其他城市同样的活动要强。因为有理论的总结,有技术的交流,实事求是,干货多、实话多。对比某些小的论坛是马屁少、谎话少;对比某些高端论坛则没有故弄玄虚或就文学而文学。葛小明的有些观点我尽管有所保留,但是我想,这是一个作家成熟期间必须的经历,这些经历是别人的经验不可替代的。所以这里面还有第四个没想到,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场合遇见葛小明。我在会后的私聊中说:“和你见面是我最大的收获”。他的“慢劲”和他的“韧劲”都是我需要学*的,可惜的是没能一起喝两杯。葛小明是九零后,在散文界取得的成绩不可小觑,虽然离大作家还有一个过程,但是通过他的“慢”和“韧”以及坦诚待人的态度来看,他的文学之路会越走越宽阔的。就像长跑,有的人开局就冲刺,开始时遥遥领先,但后半程不但会乏力,甚至会黯然退场,但有的人持之以恒地努力,而且不为环境的变化所动,所以他一定会是那个成功者。底子好,智商高,只是成功的基础因素,后天的努力才最为重要。
第五个没想到是能够见到那么多真正热爱散文的人,特别是成先生,作为一个体制内人员,他的经历和经验都比我丰富多了,而且对散文的情感也比我真挚多了。他很早就关注散文的写作和理论,现场交流时引用了黑格尔、李泽厚以及贾平凹的一些理论观点,都是我闻所未闻的。而且他比我谦逊,言语温和、态度谦和,可以说是深藏不露的高人。再就是笑天老兄的不满,其实是说明没有达到他认为的那种高度,我的一些观点还是需要大幅提升。
总而言之,准备仓促、讲得模糊,其实是与个人的逻辑性不强有关的。但总体来说,现场的发言使得“论坛”所能达到的高度一再刷新。起码这是我在某些散文组织的群里所见不到的,也说明日照这片土地真的是散文的热土。正是因为有成先生和笑天的在场,恰恰说明日照的散文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还是受众,三者相互成就,存在着优质的互动、深厚的基础、充沛的动力。我现场中说,日照是“散文之乡”(这不是我个人评定的,是经国家承认的某组织认定的),日照过去是背山阻海、僻在海隅,可谓无人关注,但现在看它不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且背对大陆有着广阔的纵深,它的心态开放是其他地方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我对日照的散文乃至文学有着充分的信心。我们不但有着太平洋的胸怀,也有着大地的深沉,而且这片土地上群星闪耀,这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底气和资本。
第六个想不到是现场收获了几位作家的赠书,诗人左非的新作《空椅子》,还有诗人东方未明的《冲冠集》等等。左非女士清瘦秀丽,写的诗也有着古典的气质;东方未明比我大一旬,但人看上去非常年轻,相由心生,可见精神风貌葆养之好。收到赠书肯定得投桃报李,过段时间读过以后,会写两篇书评作为回报。我自己出过书,知道读者对作者的重要性。特别是读者的反馈,才是作者劳动价值的体现。
第七个想不到是日照文艺界的一些老同志给予了活动无私地支持。艺术都有相通之处,都有相互成就之处。在活动通知公布之后,高新兴老师就在摄影群里同步发了通知,邀约有时间的摄影家们到现场采风记录。高老师给大家拍了合照,并且精选了一些现场照片发给了我。这种默默的支持让人心存感动。还有就是岚山作协的蓝强主席,本来正在市中医院住院,拔下输液管,带着留置针到了现场,他阐述的一些观点,更是刷新了论坛的深度。还有我在岚山的一位老领导也赶到现场听我神诌胡扯,而且在我讲到日照县令到沂州府老领导处求题字时,彼此也没有玩笑开得感到不妥。我觉得,这不只是一种信任。还有好多散文的写作者爱好者,我其实是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的,但有一些人没能在场,还是略感遗憾。而且,时间过得那么快,好多人有好多话还没来得及交流。
想不到处有正见。人生就是这样,是由许多的意想不到所组成。就像一条河流,你不知道它会在哪里遇到阻碍,也不知道它会在哪里跌落,更不会知道它在哪里蓄积沉默,但它终究要汇入大海。这些意外,反而造就了生命的壮阔、造就了奋斗的意义。这次活动也是这样,虽然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预期,但是正因为这些意外,反而有了意外的收获。就像我在活动中说的,用“当代散文论坛”命名,似乎有点托大,但是,这不恰恰也是一个意外吗?我觉得这次活动完全配得上“论坛”这两个字,而且,它的后续肯定还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不但是在日照的一次关于散文的创新尝试,在全国范围内(起码地市一级)的如此专业论述、专门辨析、专注讨论也是为数不多的。我完全可以相信,这次“论坛”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在慢慢蓄积,在秋分这个“平分秋色”的日子里,于大地之上展现出一派丰收之美,收获到许许多多“意外”的果实。
2023.09.24
壹点号东夷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