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还魂草,以及还魂草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藏东明珠,名不虚传。
提到西藏,最先想到的是拉萨,日喀则,阿里,昌都这个名字,实在不出名。
但是,凡是去过昌都的那可都是终生难忘。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它为什么没有名声大噪?来过昌都的人,又为什么连连惊叹,难以忘怀?
这还要从昌都以及附近这一片的奇观讲起了。
干旱的河谷?
昌都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市是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地级市。
昌都在藏语里叫“察木多”,是两河汇合之处的意思,汇成澜沧江的两条河分布是扎曲和昂曲,在漫长的雨季,两条河的河水始终是浑浊粘稠的红褐色,而且,河谷中无论如何都看不到葱葱郁郁的植被。
可是昌都却是郁郁葱葱的被植被覆盖啊。而且成片的绿色,森林覆盖率可是高达35%,整个西藏的平均覆盖率仅有12%,相比之下,昌都也算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一块宝地。
这也应该是正常的被江水养育着的景观才对。
而且,人们的印象里,河谷地带就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就是在昌都附近,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难以用植被葱郁、山清水秀来形容。
这些地区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的景象,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
这个“干热河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红。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山坡,红色的江水,甚至连晒出来的盐都是红色的。
干旱的河谷,究竟由何而来?
干热河谷在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带的划分,横断山区中部与南部都属于湿润气候带;
可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干热河谷中,一条条河谷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
出现这种景观的罪魁祸首是“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当地人管这种焚风叫“火风”,被这种风吹到是什么感觉呢?
一阵风从山坡上吹下,就像烤面包的炉子盖子被打开,气流干燥炽热,从头顶向全身压来,全身的汗似乎都在被渐渐灼干,只在衣服的胸襟前留下白色的盐渍。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焚风这个名称来源于拉丁语中的Favonius,意为温暖的西风。
当湿润的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随地形抬升,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之后气流翻越山脊,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变得炎热干燥,这就是焚风。
焚风经过山的背风坡,还会带走原有空气中的水分。在西藏昌都地区,山脉迎风坡降水充沛,而另一侧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这样的例子确实不少见。
山谷风理论,则针对河谷地形对谷底的干热现象进行了解释: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底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到了夜间空气环流反转,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底,则被称为山风。
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就是谷风气流上升而形成的。
所以,干旱的河谷并不是什么自然灾害,而是一种比较反常的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只能是说多得数不过来,这还都是小场面。
在这片干旱之地生长的植物,那才叫惊掉下巴呢。
还魂草和仙人掌,长在澜沧江畔
从金沙江向西走,经过西藏芒康县城,就进入了澜沧江流域。
在地质结构上,昌都大部分地区山体的岩石和土壤因为富含铁离子,因而呈现出红色,澜沧江流域的山尤其明显。
其实不光是山,这一带的江水给人的视觉印象更为深刻——水体浓混,色泽褐红,河畔很少有平缓的台地,偶尔几只岩鸽在河谷间飞过,让人心悸之余,不由得想起《西游记》中“鹅毛漂不起,芦花定低沉”的流沙河。
河畔两岸没有植被,就连山坡上也几乎没有植被覆盖,间或有些低矮扭曲的云南松和柏树。有趣的是,在某户人家的院墙垛子上,有几株铺垫在上面的草本植物,样子像是攥紧的拳头,叫垫状卷柏。
这种植物还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九死还魂草。
虽然已经脱离了土壤,但只要它的枝叶还有绿色,它的生命就还在延续。水分的滋润会让看似枯死蜷缩的植株,重新舒展开枝叶,如同起死回生。
九死还魂草在干热河谷中的生活*性,虽然有些极端,却很有代表性。
这里的植被,大多在雨水来临的时候迅速抽枝发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继而开花结果,以争取在雨水较为充足的期间内完成生活周期。
当雨季结束,它们逐渐落叶,甚至地上的茎干死亡,整个群落进入毫无生气的休眠状态。
在这片澜沧江河谷的干热,还有一个物种可以瞬间点燃鲜明的画面——
那就是仙人掌。
其实我国本来是没有仙人掌分布的,它们的故乡在美洲大陆的热带地区。仙人掌的汉语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天启年间云南人刘文征著写的《滇志》。
明朝末年,仙人掌被作为围篱引入我国,之后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中定居,如今,在昌都的澜沧江河谷中,仍能看到生长茁壮的仙人掌。
在这里,它们压倒了当地的原生植物成为优势类群。鸟兽等取食仙人掌红色多汁的浆果后,将种子随粪便传播。
万幸的是,横断山区的仙人掌离开干热河谷,就再难找到适宜的生境,因此在几百年间没有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
所以,现在想去寻觅野生仙人掌,不是去新疆、内蒙古的沙漠戈壁,而是去西南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
这位“藏东明珠”昌都还真是名不虚传,这样的奇景奇物,在浓烈的红色土地上,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END-
关于还魂草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